关于周星驰电影的感悟(周星驰电影中的屌丝主义特征)(1)

少林足球:周星驰电影中的屌丝主义特征

文/吾非羊

虽然在2019年春节档电影中,喜剧之王周星驰的《新喜剧之王》遭遇票房滑铁卢,但是,在广大 60 、 70 、 80 后影迷心中的“喜剧之王”地位无人能取代。因为周星驰的喜剧为全球华人大众带来了欢乐,其草根的语言、幽默的表演、励志的精神,实实在在地贴近草根大众的生活背景,一次次在银幕上实现了“屌丝翻身梦”。特别是为大中华“屌丝一族”,带来了无法磨灭的回忆和回味。

而本文的论述,从政治学角度,围绕周星驰的代表作——21届香港电影节最佳电影奖、《时代周刊》“世界史上25部最佳体育电影”的《少林足球》为例,并结合周星驰的其他电影作品,分析周星驰电影中的民粹主义元素或称周星驰电影中的“屌丝主义”——民粹主义特征。

电影《少林足球》讲述了因踢假球被打断腿的落魄教练“黄金右脚”(吴孟达扮),偶遇捡废品为生的阿星(周星驰扮),他发现了阿星所练的神功“少林大力金刚腿”,若发挥于绿茵场,将威力无穷。在“黄金右脚”的劝说下,阿星决定踢球,并拉上他在少林学武的师兄弟们参加“全国超级杯足球大赛”,以获得100万奖金。

在阿星的动员下,他的众师兄——在夜总会扫厕所的大师兄“铁头功”(黄一飞饰)、在大排档洗碗的二师兄“旋风地堂腿”(莫美林饰)、股票散户三师兄“金钟罩铁布衫”(田启文饰)、失业在家的四师兄“鬼影擒拿手”(陈国坤饰)、超市理货员六师弟“轻功水上飘”(林子聪饰)组建“少林足球队”。

众人虽身怀绝技,但因多年奔忙生计而荒废武功。在首场球赛中,“少林足球队”被对手打的屁滚尿流,大师兄“铁头功”甚至头戴对手的内裤求饶。在受到了极大的侮辱后,各师兄弟重拾绝技,发挥出惊人威力。另外,相貌奇丑的馒头皇后太极手阿梅(赵薇饰),以太极功夫制造馒头,令阿星十分敬佩并产生了好感,也成了“少林足球队”的粉丝。

最后,“少林足球队”顺利打入决赛,其对手,就是当初诱惑“黄金右脚”踢假球,并派人打断其腿的宿敌——球阀强雄(谢贤饰)麾下的“魔鬼队”。强雄以高科技训练,让队员服用违禁药物,成为名副其实的魔鬼,并贿赂裁判、球证、旁证,极力偏袒魔鬼队。少林足球队员一个个被魔鬼队的射球击至重伤抬出场。在最后关头,阿梅突然出现,代替受伤的四师兄“鬼影擒拿手”上阵。阿梅的一招太极手,加上阿星的金刚腿,扭转了局势,令少林队成为全国超级杯的冠军。而强雄则因服用禁药被捕,终身停赛,被判入狱五年。阿梅和阿星则登上《时代周刊》的封面。

可见,影片《少林足球》遵循了周星驰电影中的一贯基调,一个肩负伟大使命的屌丝,带领一群草根朋友,经过千辛万苦成功,一举击溃了精英集团成为了草根英雄。这也是民粹主义政治中的一个主要的理想诉求,一个草根化的具有超凡魅力的克里斯玛式领袖,在危机四伏、矛盾丛生时,带领草根阶级击败了腐败、贪婪、自私的精英阶层,带领草根走上了光明大道。

关于周星驰电影的感悟(周星驰电影中的屌丝主义特征)(2)

切 格瓦拉也是全球民粹主义的一个符号

英国政治学家安德鲁·海伍德对“民粹主义”的解释是:民粹的本意是“人民”。民粹主义运动和政党的特征是主张在面对“腐败”经济和社会精英时支持普通民众。作为一种政治传统,民粹主义反映了如下信念,人民的本能和希望为政治行动提供了主要的合法指导。民粹主义政治人物由此直接诉诸人民,宣称要表达他们最深层次的恐惧和希望,而不信任一切中间组织。也就是说,在民粹主义的话语中,人类一些合法政治行动的唯一来源是虚拟的“人民”,代表“人民”的是平民,也就是草根的意愿,“人民”相对于“精英”,他们自然秉承了人类正义、善良、淳朴、公义的美德,而他的对立面则是精英。

如在美国十九世纪的民粹主义政党——人民党在其纲领中所说的:“我们的国家正处于道德的、政治的和物质的衰败的边缘,腐败控制了选举、立法和国会,甚至触及到了司法。人们道德败坏,报纸主要依靠资助或者保持缄默,公共舆论也默不作声,商业不景气,家里遍布抵押品,劳动力枯竭,土地集中在资本家手中……数以百万计的人们的辛勤劳动的果实被史无前例的少数资本家所攫取并用来作为增进他们巨额财富的资本,而且那些资本所有者转而鄙视共和,危及自由。从政府的不公平这一肥沃多产的源生地中,我们培育出了两大阶级—流浪汉和百万富翁。我们寻求恢复共和政权,并交到平民手中,平民才是共和国的创始者。我们坚持在目标上与国家宪法保持一致;塑造一个更完美的联盟,确立公平正义,确保国内和平安宁,提供公共保护,增进大众福利,以保证我们自己及子孙后代的自由之幸事。

贯穿序言引起共鸣的是民粹主义者的永远的主题——精英阶层和社会集团道德败坏,下流无耻,他们设计了巨大的阴谋集团来谋害平民。普通人的善良被各种阴谋与背叛包围,而解决这种政治上的焦虑与挫折,就是让代表“人民”利益的大多数人,用其天然的善良与正义去主导一个国家的政治发展的方向。

以上这些民粹主义的主要特征,在《少林足球》的人物设计和情节勾勒中较为明显。

首先,民粹主义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保罗·塔格特在《民粹主义》中指出的:“美德只存在于普通人身上,他们是占绝对优势的大多数,美德也只存在于集体的传统中。”“正因为他们的平凡和正派,‘人民’才有权居于优势地位。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些品质常常被用来与精英的腐败和愚蠢进行比较。民粹主义者认为智慧存在于普通人身上,认为凡人所发现的常识比僵化的书本知识要强得多。”

比如《少林足球》的主人公阿星,他虽然以拾荒为生,身份低微,但他身怀绝技,且满怀理想,他多次和大师兄“铁头功”表达:“做人如果没有梦想,那跟咸鱼有什么区别啊!”,正是由这个“最卑贱者最光荣”的草根人物,具备了嫉恶如仇、拔刀相助、助人为乐、激励他人、锲而不舍的草根阶层的天然正义的品质(如周星驰在《长江七号》中的经典对白:“我们虽然穷,但是不能说谎、也不能打人、不是我们的东西,我们不能拿,要好好读书,长大要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并由他带领一帮社会平民,从世俗生活中走出,带着理想之光,实现了自我。

其次,在民粹主义的话语中,草根与精英永远是黑白二元对立的。

比如,在《少林足球》的正反两个阵营中,一个是代表“伟光正”的以拾荒者阿星带领的由清洁工、洗碗工、小股民、失业者、理货员、点心师父、街头混混组成的“少林足球队”,而与之对立的阵营则是明显的“精英集团”,从恶贯满盈的球阀资本家强雄、道貌岸然的知识分子模样的“霸王足球队”队长、到高科技装备的“魔鬼队”职业球员、贪污受贿的足球裁判,乃至到仗势欺人的商场经理、满口粗话的馒头店老板娘,无不体现了“精英”阶层的自私自利、道貌岸然、口蜜腹剑、阴险毒辣等特征。

民粹主义的反智情绪也在周星驰电影中经常出现。在周星驰电影中对知识分子和知识技术的讽刺,也成为固定的喜剧包袱,如《喜剧之王》中逼良为娼的文艺青年,加入黑社会敲诈勒索的大学生,《长江七号》中衣冠楚楚然而私下却喜欢吃鼻屎的学校老师。乃至对《少林足球》男二号“黄金右脚”的讽刺中也包括了“黄金右脚”虽然受过高等教育却踢假球,被人打断腿,又喜欢随地小便这样的讽刺刻画。而在电影《国产凌凌漆》中由罗家英扮演的科学家整天发明些无用的高科技产品,最后成为了神经病。而科技与智慧又很容易的掌握在强势的权贵阶层的手中,成为坑害草根的帮凶,如《少林足球》中的由高科技武装起来的魔鬼队队员。

民粹主义强调“人民”意志的合法性和天然性,是指导人类政治行动的唯一合法来源。它主张普遍的群众参与,广泛的政治动员来反对精英主义以实现其“人人当家作主实现公平正义”的理想,并将其视为解决一切社会问题的渠道。在周星驰的另一部经典电影《功夫》中,在生死危机之下,猪笼城寨中“寨民”面对“斧头帮”威胁和乌黑一团的权贵黑恶集团,在包租婆和病夫二叔公的带领下一帮深藏不露的寨民武林高手大展异能,对抗恶势力,最终这股强大的天然正义让小混混阿星领悟到了武术和人生的真谛,在死而复生的觉醒后,最终练成如来神掌一举击溃了强敌。

在《少林足球》的另一场反映草根阶层无处不在的天然禀赋的片段,是描写阿星在馒头店第一次看到阿梅用太极拳做馒头后,高唱一曲民歌,遭到了阿梅的指责,但引起了正在吃早饭的无业青年的义正言辞的反驳。阿星的歌声打动了现场的杀猪匠、买菜阿婆和其他“人民”,激发出了大家的音乐天赋,于是大家一起跳起了精彩的街舞。但是,草根阶层的天然秉性很快被代表权贵的馒头店老板娘用粗口骂声中中断。

故而,在周星驰的相关电影中,他总是在自觉或不自觉的将他的这种阶级属性自然流露在他的“小人物向上游”的电影中。犹如1945年被作为“穷人的朋友”的阿根廷领导人庇隆将军被军政府释放后,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德梅奥广场面对三十万劳工挥手致意一样,作为人民的代表,阿根廷民粹主义领袖庇隆和他的夫人成为了阿根廷人永远的文化偶像。而深知中国草根文化和心理的周星驰,也通过他充满草根情怀的民粹主义的电影,为中国的草根阶层树立了一个永远不能磨灭的文化偶像。这或许也是周星驰的的电影能经久不衰,票房常热的独特秘笈之一,或许周星驰本人压根就不知道这其中的道理。

而通过分析民粹主义的特征,真正的意义或许就是保罗·塔格特所说的,我们不去辩驳民粹主义的对错问题,正确地理解民粹主义意味着我们更加可能确定和理解它的自我局限性的本性。如果我们支持民粹主义运动,那么我们需要提出新的方法以摆脱它在制度上的困境。(作者为海派文化作家、编剧、武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