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主任支书一肩挑(靠着一双铁脚板)(1)

“书记,吃饭了,再忙饭总要吃饭的。”“没关系,马上就好,你们先吃我不急。”这位一边抓紧看表格,一边仔细核对数据的85后小伙子,正是沪郊朱泾塘园居民区的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金超。个子不高戴着一副黑框眼镜,一张娃娃脸的他,平时也总是笑呵呵的样子,是同事眼中的“乐天派”领头羊,也是居民心中的暖心“当家人”。

自3月以来,他开启24小时“超长待机”模式,始终奋战在疫情防控、服务居民的第一线,上情下达、综合协调、后勤保障、应急处突,四个所辖小区到处都有他来来回回忙碌的身影。虽然眼中布满了血丝,乌黑的寸头开始花白,但语气和态度却还是那么乐观积极,温和坚定。

社区主任支书一肩挑(靠着一双铁脚板)(2)

“三多”小区有“三有”,有序闭环不用愁

疫情之下,原本繁琐的基层工作又增加了很多“重要且紧急”的任务,塘园居民区管辖四个小区常住居民约7000人,商铺约500家,具有“流动人口多、商铺门店多、老年居民多”的特点,把疫情防控工作的难度值拉升了不少。疫情当前,重任在肩,作为一个社区的领头人,金超不畏难、不抱怨,工作一项一项梳理、任务一个一个完成,和区级单位下沉力量、镇级支援党员干部、社区工作人员以及志愿者们一起,把各项任务归拢到一个个“网格”中,把每一个人员明确在一个个“点位”上,实现了疫情防控工作的“有力、有序、有效”,每次全员核酸筛查,4个小区的核酸检测平均都在3个小时内完成,闭环管理期间社区未出现一起阳性感染者。

社区主任支书一肩挑(靠着一双铁脚板)(3)

靠着一双“铁脚板”,筑牢“最后100米”

疫情期间,金超每天的运动步数频频过两万,从早到晚轮轴转,一早大家要碰个头,简单讨论一下当天的工作安排,然后就是分头行动为居民做抗原,如果是做核酸,就要提前巡逻告知,做好更多现场准备;下午要统计上午的数据、上报相关情况,为前一天预定的居民们配药送菜;晚上,有时会有临时视频会议要参加,然后部署落实,再抓紧准备第二天的各种物资、整理汇总一天的防疫情况。还记得几次大风降雨天气,金超一早一边组织同事进行搬运物资、搭建蓬帐、分区拉线等工作,一边不停地接打电话、跑出跑进协调防疫物资、对接采样队伍、宣传解释政策,一直到下午核酸采样结束,他才吃上今天第一顿饭。最近他自己都感叹道:“瘦了5斤找出原因了,走路确实有益减肥。”

社区主任支书一肩挑(靠着一双铁脚板)(4)

“疫”线伉俪,舍小家的坚守

金超的家在别的镇,截至到5月,已经1个半月在辖区奋战,没有回过自己的小家。与此同时,妻子沈幸琪也奋战在另外一个战场,她是亭林中学的历史老师,是高二的一名班主任,也是一位二宝妈。小两口各自在岗位上奋斗着,毅然而然地担负着非常时期党员的责任和使命。从3月初金超离家住在小区抗疫起,沈老师居家一边工作,一边和婆婆一起照顾两个孩子。虽然两个孩子还没有上学,但喜欢粘着妈妈的天性往往让沈老师分身乏术,每天她还要备课、上网课、批改作业、联系家长。面对巨大生活和工作压力,她也曾焦虑过,也曾委屈过,但依然坚强乐观地出现在直播课堂,依然坚定地在电话里对丈夫说:“你放心地干,家里有我和妈,我们等你回来。”而吃住在社区,手机不离身的金超,每次接到家里的电话都是歉意满满又匆匆挂断,听着电话里孩子们的声音,乐天派的他也忍不住红了眼眶。对于妻子和一双儿女,金超也有愧疚,有思念和不舍,但是他知道自己的责任:“疫情当前,舍小家才能保大家,保大家才能安心和小家团聚。等疫情过去,我要回家抱着俩娃睡一整天,哈哈!”

疫情还没结束,金超没有半点松懈,和志愿者们一起奔走在基层一线战“疫”的路上。他坚信,疫霾很快将散尽,众志成城,坚持必胜!

作者:钱晶 殷洁如 薄小波

编辑:张天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