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酱油。

一次广东电视台街头采访一位戴眼镜的先生:先生 您对扫黄这件事怎么看?

眼镜男: 关我鸟事,我就是出来打酱油的。

故事流传至今 ,意思是 不关我事。

另外一个版本是 贾平凹先生《笑口常开》里的故事。说是夫妻要分开了 ,有些不舍得 ,需要亲热一下 。可是孩子不懂事,就是不走。于是给孩子拿了钱去打酱油。给孩子拿的家什是个浅口盘子 ,还嘱咐孩子一定不能洒了。

孩子剩点钱去网吧,别人问你怎么小孩子来网吧上网啊?

孩子说 :我就是来打酱油的!

最近一哥们说 大东副有个打酱油的一股陈年的味道。

80年代打酱油(打酱油)(1)

时赶深秋,想做些玉根头咸菜, 所以欣然前往。

现在很多人 尤其年轻人可能对这个打酱油有些 陌生。其实早些年 酱油,醋都是散卖的 自己拿个瓶子碗 ,拿上几分钱就供销社买了。但不知道 为什么 不叫“买” , 而叫“打”。

哪时候人们见面问候 基本上就一句“吃了吗?”。所以经常看到这样的对话:

哎呦 李嫂 吃了么?

没有呢!这不 正做着呢,赶巧没酱油了,出来打点。

:那咋还拿两个瓶子啊?

哎别提了 你李大哥 走了这么多年,多亏了隔壁老王大哥, 忙前忙后的 ,没事就来帮着干活。这不今天又来了, 我做两菜再打二两老白干。

……

可不,要不是当年你家里反对 ,你和老王的孩子都能打酱油了

去,滚一边去!

80年代打酱油(打酱油)(2)

多少年过去了,人们酱油 醋都是瓶装的了。

那段尘封的往事也淡淡的成了回忆“打酱油”也变成 了“不关我事”。

但是你还记得 你让孩子打酱油吗?

你还记得隔壁老王大哥么?

四月鱼 随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