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词人大多过得不如意,比如苏轼、欧阳修等饱受贬谪之苦,辛弃疾、陆游饱受有志难伸之痛。但有一个人却是例外,这就是张先,他是北宋最长寿的词人,也是最乐观的词人。虽然官做得不大,但自得其乐,八十多的时候不仅家中养着乐工歌女而且还能纳妾,苏轼就经常调侃他:“诗人老去莺莺在,公子归来燕燕忙”、“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意思就是说了都老了还那么风流浪漫,真是让人羡慕。

欧阳修最感人一首词(张先这首词写得实在太好了)(1)

当然了,张先能让北宋词坛“四大巨头”都对他刮目相看,并不是因为他长寿乐观,而是他词写得好。比如这一首《一丛花令》就成功圈粉欧阳修。

一丛花令·伤高怀远几时穷

宋代:张先

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蒙蒙。嘶骑渐遥,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

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通。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这首词是张先的得意之作,宋代以来各种词选都会收录这首词。其实词的主题很容易理解,就是描写离愁别绪的作品,本来这样的作品并没有什么新意,在唐诗宋词中,叙写思妇离情别绪的词作可谓是多如牛毛,那么这首词为什么会成为经典呢?

欧阳修最感人一首词(张先这首词写得实在太好了)(2)

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

这首词中的女主人公一开始就站在了最高处,并发出情绪最强烈的质问。这一点和其他词人完全不一样,无论是柳永的《雨霖铃》还是秦观的《满庭芳》都是由写景或者叙事开始,再慢慢引入情感,最后才将情感推向高潮。但张先这首词开始就用非常突兀的笔调,直接将情感推向高峰,这种笔法的确更能给人一种情绪的强烈震撼。

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蒙蒙。

这几句写登高望远的女主人公看到的景色,本来女子思念远方的情郎就已经心情烦躁了。更何况她又看到那代表离别的柳枝随风飘舞,就好像她的离愁一样,剪不断理还乱。

嘶骑渐遥,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

这几句是从眼前的风景拉回到女主人公的回忆之中。当年她就是在这里和情郎分别,她眼睁睁地看着情郎骑马远去,一别之后,她日夜思念,但却不知情郎人在何处。

欧阳修最感人一首词(张先这首词写得实在太好了)(3)

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通。

下阕继续写景,由远景写到近景,“双鸳”,用鸳鸯的成双成对来反衬女子的形单影只。就连鸳鸯都成双成对,南北之间的小船也可以沟通往来,但她和情郎之间却相隔千里,毫无音讯。

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

这两句化用唐代诗人李商隐《代赠》中的名句“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女主人公从白天就登上高山,直到月上柳梢还没下来。这里描写的是女主的痴情,苦苦等候了整整一天,直到黑夜还不愿离去。那么苦苦等候离人不归的女主有没有反思过这段爱情呢?

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这最后三句似乎是“异军突起”,女子在缠绵幽怨中的思念突发奇想:就连桃花、杏花都能把握住美好的春天,毅然地“嫁给”东风,随着东风的吹拂而娇美盛开。但自己却只能虚度年华,任凭容颜老去,却等不到自己心上人归来。

欧阳修最感人一首词(张先这首词写得实在太好了)(4)

“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如此沉痛与痴绝的结尾,和词的开头“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遥相呼应,以最强烈的情绪开头,再以最沉痛的情绪结尾,词人的笔法伸缩自如,张弛有度,难怪连大文学家欧阳修都被他“圈粉”了。

据记载,张先七十多的时候,曾到汴梁游玩,他准备拜访欧阳修,这时候张先已经退休,只是一个闲居的老人。而欧阳修当时拜枢密副使,任兵部尚书,是朝中重臣。但就是这样一个无官无职的老人的来访,居然让欧阳修激动不已。据说当时欧阳修激动得连鞋子都没穿好,他见到张先第一句话就是:您就是“桃杏嫁东风郎中”啊,总算见到您了!欧阳修引用的就是张先《一丛花令》中的名句“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可见欧阳修对这首词的喜爱和崇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