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接集中隔离期间需不需要工作(今后只对密接人员集中隔离)(1)

文/汪俐辰

11月16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2388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60例,本土病例2328例。新增无症状感染者20888例,本土20804例。

11月1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落实疫情防控优化措施有关情况。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强调,坚决反对两种倾向,既要持续整治“层层加码”,防止“一封了之”;又要反对不负责任的态度,防止“一放了之”,保障好二十条措施不折不扣落地落实,保障好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今后只对密接人员集中隔离

国家疾控局副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洪兵表示,今后在国内发生聚集性疫情的时候,密接人员才会集中隔离。取消对密接的密接的判定和管理,是基于感染风险大小提出的更加科学精准的防控措施,对这类人群不再集中隔离,是为了更加有效地利用防控和服务保障资源。“当前,个别地方出现将密接的密接直接判定为密接,进行提级管控的情况,我认为是没有必要的。”

他同时强调,取消密接的密接判定的同时,各地对密接者要做到快判定、快检测、快管控。“这些调整要求我们在防控工作中要更科学、更规范、更快速地开展流调和风险研判,把该管住的重点风险要管住,该落实的防控措施要落到实处,该取消的要坚决取消,把有限的防控资源用在最重要的防控工作上。”

明确高风险区十条具体管控措施

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王丽萍介绍,为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区域和人员管控,更加科学精准进行疫情防控,二十条优化措施中取消了中风险区的判定。

王丽萍指出,关于高风险区内的核酸检测和管控措施,仍然是按照第九版的防控方案来实施。对于核酸检测是要求在高风险区实施封控以后前3天进行核酸检测,后续检测的频次可以根据前三次检测结果进行确定。在解除管理前的24小时内,要完成一次区域的全员核酸检测。在这个过程中,对于纳入封控的这些人员,存在没能及时转运的一些风险人员,抗原检测阳性的、混管阳待复核的以及行动不便的病人和高龄老人,对于这样一些特殊人员,要实行上门采样,实行单采单检,这是核酸检测的策略。

仍将保持“落地检”措施

沈洪兵介绍,为有效防范疫情扩散蔓延,跨区域流动人员凭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乘坐飞机、高铁、列车、跨省长途客运汽车、跨省客运船舶等交通工具,抵达目的地后要按照属地要求进行“落地检”,入住宾馆酒店和进入旅游景区人员须查验健康码和72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3岁以下婴幼儿等特殊人群可免于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王丽萍介绍,加强“落地检”等防控重点措施,是指在机场、火车站、长途客运站、高速公路省界服务区、港口等地设置核酸采样点,按照“自愿、免费、即采即走、不限制流动”原则,面向跨省流动人员提供的核酸检测服务,引导自驾游人员每到一地主动进行核酸检测,进一步推动防控关口前移,严防跨区域疫情的传播扩散。

王丽萍强调,“落地检”并不是与核酸检测结果全国互认的要求相悖。在当前全国疫情形势下,通过“落地检”可有效防范人员在出发地核酸检测漏检,以及旅途中辗转可能被感染等诸多不确定风险,对于现阶段疫情防控非常必要,也很重要,要继续坚持,保护出行人员健康。

综编自央视新闻、中新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