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中国五千年的古典文学史,无论诗词歌赋,还是史学杂家,多到如天上的繁星,不可胜数;美到如皇冠上明珠,耀眼生辉。
人才大家更是代有人才,他们的文学作品,不但记录了他们的思想观、人生观、家国观、情感观,而且流芳百世,令后世之人读来,津津乐道,爱不释手,更成了我们这个民族,不朽的文化食粮和精神支柱。
今天我就从浩瀚的书海里,选择一首优美的宋诗,分享与大家,让你感受900多年前西湖在诗人笔下,到底美成什么样?我们就从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来品读,你会发现,所有的奥秘都藏在一个水字上,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来具体分析。请读诗: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liàn yàn)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的这首诗,有人说他写的太美了,没错,“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好是杭州,”这是天下人的公论。而苏轼的这首《饮湖上初晴后雨》,也成了西湖的千古定评。因为有了这首诗,杭州西湖又有了一个非常诗意的名称,叫做西子湖,可见这首对西湖的影响之大。
一、真的在写西湖美景吗?
有朋友会说,这首诗是在描写西湖的美景,难道真的就是写西湖美景吗?恐怕没那么单纯,因为西湖美景多了去了,杨万里也描写过西湖: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描写的美吗?真的很美。再比如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这首诗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恰到好处,也很美。
二、真的用美人比西湖吗?
既然苏轼的这首《饮湖上初晴后雨》的描写意图,不全是美景,那他一定是以美人比作西湖之美了,也不一定,因为也曾有人这样比过西湖,如白居易的《春题湖上》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这两句诗是写,在白居易眼中,西湖就是一幅画,周围再美的景色也比不过西湖。再如周起渭的《泛舟西湖夜半始归》
若把西湖比明月,湖心亭是广寒宫。
周起渭说若把西湖比明月,湖心亭就是广寒宫,把西湖比成明月也很美的。
所以从这两首诗看出,西湖的美可以不用美人来比,依旧令人心情大悦。
三、苏轼这首诗的奥秘在哪?
既然苏轼的意图不是真的写景,又不是以美人比西湖,那就要找到一个非常重要的意向,才有可能打开他这首诗的奥妙所在,这个意象是什么?这个意象就是水。
其实苏轼的这首诗,我们可以倒着来分析,先看后两句,他说: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西湖是水,西子是女性,水和女性让苏轼产生这样一种自然的联想。然后我们再看前两句,他说: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第一句写的是水,很美的水,潋滟一词写出了水最美的状态。第二句,“山色空蒙雨亦奇”不是在写山而是在写雨水,只有雨水下来的时候山色才会显得空蒙。
所以这首诗的第1句写晴天的水,第2句写雨天的水;第1句写湖面的水,第2句写天上的水。
由此可以看出,前两句全是在写水,西湖的水是那样的美丽,那样的空灵,那样的天然,那样的纯洁,所以苏轼很自然的想到了女性,这是最自然的联想,这是文化的联想,所以水才是苏轼这一首诗的奥妙所在。
四、为什么联想到“西湖比西子”?
因为这是一种文化性,既然水和女性有如此天然的连接,那么为什么苏轼,不用西湖比其他美女,而单单联想到西施呢?原因有四:
第一、我们从地域上来看,浙江杭州属于古越,西子的家乡属于古越龙山,所以从地域上来看,西湖和西子都属于古越国,她们有着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特别的亲近。
第二、从形象上,西施被形容为“沉鱼”之美,为什么是“沉鱼”之美呢?原来西施是个浣纱女,因为她太美了,所以在江边浣纱的时候,很多鱼儿游过来看她,甚至忘记了自己要保持在水中的游动,结果都沉到了江水之下,所以这才有了“沉鱼”之美。
第三、从气质上,四大美女的气质是不一样的,昭君冷艳、貂蝉妩媚、贵妃雍容,而西施的美呢是清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那种天然的美跟西湖天然的美是高度匹配。
第四、从韵律上,西湖比西子,两个西字开头,读起来好听,有音韵之美。
以上四点分析,我们不难得出结论,苏轼为什么要用西湖比西子了吧。
结语
因此这首诗的奥秘在一个水字上,西湖的水美是现实的,看得见摸得着,而用水比西子,是一种无限遐想的美,因为谁也没有见过真正的西子。
所以读这首诗,要把视野放开阔一点,只有把它放在水文化、水印象当中,才能够更好的解读苏轼写的这首诗,这样品起来才更有味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