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是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早在公元一世纪就建立了统一的王国。今天的柬埔寨位于中南半岛,西部及西北部与泰国接壤,东北部与老挝交界,东部及东南部与越南毗邻,南部则面向泰国湾。

自古以来,中国和柬埔寨就友好往来,至今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

一、《明史》中的“柬埔寨”。

《明史》说:

“其国自称甘孛智,后讹为甘破蔗,万历(公元1573至1620年)后又改为柬埔寨”。

柬埔寨这一译名,自明朝一直沿用至今。

明代航海家郑和曾到柬埔寨访问。他的随员费信,在所著的《星槎胜览》一书中,记载了柬埔寨的一些情况。说它“气候常热,田禾丰足,煮海为盐,风俗富饶”。

柬埔寨王国皇帝简介(柬埔寨之名始于明代)(1)

柬埔寨的“田禾丰足”(图景)

二、柬埔寨与我国的外交关系。

据《后汉书》记载,东汉章帝元和元年(公元84年)究不事(即柬埔寨)人曾派使者来到东汉王朝,向东汉政府赠送了生犀、白雉等珍贵礼品。这是中国和柬埔寨的友好关系,正式见于史书的开始。

三国时期及以后,我国与柬埔寨的关系更加密切。

孙吴黄武四年(公元225年),扶南(在今柬埔寨境内)等国曾向孙吴政权赠送了名贵的琉璃,孙权也曾派遣朱应和康泰泛海到扶南访问。朱应著有《扶南异物志》,康泰的《外国传》中也有专门记载扶南的内容。可惜,这两书都早已失传。

柬埔寨王国皇帝简介(柬埔寨之名始于明代)(2)

孙权派遣使者访问扶南(剧照)

西晋武帝司马炎在位期间(公元255年至公元289年),扶南王曾四次派遣友好使者到中国进行友好访问。

南朝时,宋文帝元嘉十一年至十五年(公元434年到438年),扶南王持黎跋摩三次派遣使者携带礼品访问中国。

南齐永明二年(公元484年),扶南王阇耶跋摩派遣专使高僧那伽仙来到南京,向南齐赠送了金缕龙王坐像、白檀佛像、象牙塔和琉璃、玳瑁等礼品。当时的齐武帝以“绛紫地黄碧绿纹绫各五匹”回赠扶南王国。

柬埔寨王国皇帝简介(柬埔寨之名始于明代)(3)

白檀佛像(图示)

梁武帝时(公元502到549年),扶南僧人僧伽婆罗及曼陀罗来到中国,在梁朝从事佛教经典的翻译工作达十六年之久。

六世纪中叶,在今天的柬埔寨北部兴起了高棉王国。新兴的高棉王国和扶南都与中国保持着友好的外交关系。七世纪中叶,高棉将扶南完全合并后,与中国的关系更加密切。

八世纪初,高棉王国一度分裂为南、北两个国家。南方的近海,中国称之为水真腊;北方的多山,中国称之为陆真腊。数十年后,两国又复归为一个国家。

柬埔寨王国皇帝简介(柬埔寨之名始于明代)(4)

地图上的陆真腊、水真腊(图示)

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公元713至755年),陆真腊王子率领二十六名随员,来到长安进行友好访问。

唐代宗大历年间(公元766至779年)。陆真腊副王婆弥和他的妻子来到长安,访问大唐。此次访问,陆真腊向大唐赠送了十一头驯养的大象。南方的水真腊也很重视和中国的关系,曾派遣使者来到中国。

柬埔寨王国皇帝简介(柬埔寨之名始于明代)(5)

陆真腊副王婆弥和他的妻子(剧照)

三、柬埔寨与我国的经贸往来。

唐、宋、元、明各朝,都和柬埔寨互通贸易。柬埔寨供给中国的商品主要是象牙、香料、黄蜡、生丝等。中国供给柬埔寨的商品种类更多。

十三世纪末,元朝的周达观跟随使臣到了柬埔寨。回国后,周达观根据他的所见所闻整理、撰写了《真腊风土记》一书。这本书流传至今,是研究中古时期柬埔寨的珍贵史料。

通过书中的描述可知,当时的柬埔寨华侨,与当地人和睦相处,适时受到保护和尊重。书中还说,柬埔寨人民十分喜爱中国生产的物品。

如,真州的锡镴、温州的漆盘、泉州的青瓷、明州的席,以及麻布、黄草布、雨伞、铁锅、铜盘、木梳、针等日用手工艺品和白芷、麝香等药材,都很受柬埔寨人欢迎。

柬埔寨王国皇帝简介(柬埔寨之名始于明代)(6)

泉州的青瓷(图示)

柬埔寨人还喜欢用中国的瓦盘或铜盘盛饭,他们地上铺的草席、睡眠所用的矮床也大都是中国人制造的。

由此可见,当时的柬埔寨和中国的经贸关系是十分密切的。

综上所述,自古以来,我国就与柬埔寨建立了良好的外交关系,并有着密切的经贸往来,堪称亲如一家。

主要参考文献:《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真腊风土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