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问)王建学:“九一八”事变如何拉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中新社沈阳9月18日电 题:“九一八”事变如何拉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专访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名誉会长王建学教授
中新社记者 韩宏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1931年,“九一八”事变打响了十四年抗战的第一枪,拉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九一八”事变90周年之际,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名誉会长、辽宁省九一八历史研究中心主任王建学教授接受中新社“东西问”独家采访,就为什么说“九一八”事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开端、“十四年抗战”如何成为全民共识、中国共产党与国民政府分别在“九一八”事变前后发挥了什么作用等问题进行了学理阐述。
资料图:观众参观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 中新社记者 于海洋 摄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为什么说“九一八”事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开端?
王建学:“九一八”事变是20世纪非常重要的国际性历史事件,是中国人民十四年抗战的起点,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表面上,“九一八”事变是日本侵略沈阳、侵略东北、侵略中国。但随着史料不断丰富,史学界发现,“九一八”事变不是一次局部地区冲突,而是一起国际事件,是日本在向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开战。
明治维新后,日本对外扩张的野心持续膨胀,制定了以侵略朝鲜和中国东北为首要目标的“大陆政策”,提出第一步占领“满蒙”、第二步占领中国、第三步征服世界。可见“九一八”事变开启的绝不仅是中日两国间的战争,而是日本妄图征服世界的第一步,其国际企图显而易见。
从世界角度看,“九一八”事变处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阶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九一八”事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1931年到1937年的6年应该从世界历史高度看待。
资料图:图为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内,随着防空警报声的响起,参观的民众驻足默哀,缅怀遇难同胞。中新社记者 泱波 摄
中新社记者:“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采取了哪些行动,之后它如何领导人民一步步取得抗战的胜利?国民政府当时采取了什么措施?
王建学:“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起到了号角和旗帜的作用。
当时日本侵略意图日益明显,中共满洲省委始终密切注意日军动向。“九一八”事变前一个月,中共中央情报部门派驻东北的分支机构“满洲特科”的情报人员在沈阳南满站等地发现异常现象,并将这一情况向上级党组织、东北当局等报告,称日本人在南满铁路沿线军事要地举动异常,有近期“动手”的迹象。这一情报虽未得到东北当局的应有重视,却为中共中央和中共满洲省委正确把握日本侵略动向和制定政策、策略提供了可靠依据。
“九一八”事变当夜,时任中共满洲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赵毅敏连夜起草《满洲省委为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宣言》(以下简称“9·19宣言”);中共满洲省委19日发表并张贴至沈阳的大街小巷,揭露日军侵略罪行。“9·19宣言”认为,“九一八”事变不是偶然的,是日本帝国主义者为实现其“大陆政策”“满蒙政策”而必然采取的行动;宣言还提出“罢工、罢课、罢市,反对帝国主义占据满洲!”等口号,率先发出抗日呼声。
1932年起,中国东北陆续建立起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游击队、抗日义勇军、东北抗日联军,这就是“九一八”事变后中共发挥中坚力量的体现。
南京国民政府当时精力仍放在“围剿”中共,“攘外必先安内”是其总体方针。“九一八”事变发生后,蒋介石就致电张学良:“沈阳日军行动,可作为地方事件,望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一切对日交涉,听候中央处理可也。”
国民政府“不抵抗”造成中国国土一步步沦陷,同时也大大刺激了爱国人士进行抗战。虽然国民政府没有抵抗,但是中国军民始终在抗战。
资料图:民众参观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 中新社记者 于海洋 摄
中新社记者:中共发出第一份抗日宣言有何重要意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有何影响?
王建学: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在第一时间发出抗日宣言,旗帜鲜明地举起抗日大旗,让当时的抗战民众和爱国将士看到了希望。
中国共产党不仅是十四年抗战的首倡者,也是抗战的最早实践者,“9·19宣言”是中国共产党在十四年抗战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的最早体现。
“9·19宣言”在中国抗日战争史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上具有独特意义。作为东方主战场,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巨大贡献。
资料图: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举行相关主题活动。中新社记者 于海洋 摄
中新社记者:目前,史学界对“九一八”事变的研究形成了哪些认识?
王建学:史学界对“九一八”事变的认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归纳:
“九一八”事变是国难。从这一天开始,日本逐步占领东三省,紧接着便开始全面侵华。1932年,陈觉编著的《国难痛史》中最早将“九一八”事变作为“国难”进行研究。
“九一八”事变是国耻。这是在“国难”感性认识基础上痛定思痛后的理性定位。“九一八”事变的爆发暴露了中国社会的许多弊端,民族尊严遭到严重挑战,国家蒙羞,于是便有了“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口号。
“九一八”事变是抗战日。近年研究发现,时任北大营驻军620团团长王铁汉在其回忆录《不抵抗的抵抗》中详细记述了日军突袭北大营的全过程。当夜,尽管上峰下达“不抵抗”命令,王铁汉仍率部打响了中国十四年抗战的第一枪。他在回忆录中写道,“敌人侵吾国土,攻吾兵营,斯可忍,则国格、人格全无法维持”。
“九一八”事变打响了中国抗日战争的第一枪,这一研究结论得到多方采纳。2017年1月,教育部下发《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要求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全面排查落实。至此,“十四年抗战”的学术研究结论成为了国家意识、全民共识。
中新社记者:“九一八”事变有哪些历史经验和教训值得总结?90年后的今天,应如何回看这段历史?
王建学:至少有两个方面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第一是落后就要挨打,“九一八”事变之前,积贫积弱的中国必然要挨打;今天,外国列强架起几门大炮就能打开中国大门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第二是从世界角度看,面对战争和突发事件,各国需要联合起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不能单纯从自身利益出发。这一点对于当前世界各国共同抗击疫情、应对各种不稳定因素具有借鉴意义。
青年一代应该多学历史,多学真实的历史,多学与中华民族休戚相关的历史,如中共党史、共和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史等。了解这些才能知道如何更好地为国家、为民族作贡献。(完)
受访者简介:
王建学是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名誉会长、辽宁省九一八历史研究中心主任。2007年退休前,任中共辽宁省委党校文史部主任、教授,主要研究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后专注于研究“九一八”事变历史以及抗战史,在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沈阳审判日本战犯法庭旧址陈列馆、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旧址陈列馆等博物馆担任顾问,并进行学术研究,在“九一八”事变历史研究方面在中外有一定影响。
来源:中国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