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5月31日
毛泽东主席视察了武汉长江大桥工地
他自信地说:
“将来长江上
修上20个、30个桥,
黄河上修几十个桥,
到处能走。”
在听取时任铁道部大桥工程局局长彭敏汇报工作时,毛主席问:“以后在长江上建大桥,不请苏联专家行不行?”彭敏回答:“完全可以。”
在畅游长江后,
毛泽东主席挥笔写下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的磅礴诗句。
毛泽东主席在武汉长江大桥建成时,对彭敏说:“我们还要在长江上建设南京大桥、宜都大桥、芜湖大桥。”
这三座大桥是连接中国南北铁路干线、关系国计民生的关键节点,而毛泽东主席所说的“在长江上再修三座大桥”,是指中国人“自力更生修大桥”。
01
6月24日 20:00《自力更生》
1956年5月31日,毛泽东主席在武汉畅游长江,并视察了正在建设的武汉长江大桥工地。长江作为中国第一大河流,阻隔了南北交通,一代代中国人都想在长江上架桥,但都未能完成。1959年4月,中共中央八届七中全会批准了南京长江大桥的设计施工方案,半年后,大桥正式开工。
△1960年开工典礼,讲话者左手边为彭敏总指挥
不久,中华人民共和国遭遇三年困难时期,大桥资金被压缩,面临下马。当时,苏联的钢材也因各种原因无法引进。于是,周恩来总理指示鞍山钢铁公司研制出适合南京长江大桥的钢材,在各方共同努力下,终于生产出16锰低合金桥梁钢,被称为“争气钢”。经历重重困难,南京长江大桥终于得以继续施工。
02
6月25日 20:00《自主创新》
1960年,南京长江大桥工地正在施工中,总工程师梅旸春却忧心忡忡。原来正在修建的1号桥墩,采用的是沉井加管柱的方案,但沉井下到一定深度就很难再下沉了。此时,苏联援华专家组组长、为武汉长江大桥做出贡献的西林自费来到南京长江大桥工地。
△潜水医生龚锦涵向周总理汇报工作
西林并不看好1号墩沉井施工,建议立即改用大型管柱钻孔法。但梅旸春还是根据南京江面实际情况,坚持使用“沉井加管柱”的原设计方案。最终1号墩终于成功了。大桥指挥部在工地上开展了鼓励创新的“干部、技术人员、工人三结合”模式,整个大桥工地形成浓厚的自主创新氛围。
03
6月26日 20:00《众志成城》
1961年的一天,南京长江大桥指挥长宋次中接到深夜来电,报告说南京长江大桥有3个引桥桥墩混凝土出现问题,宋次中当即决定炸掉。从此以后,南京长江大桥形成了重质量的工作作风。1967年8月16日是南京长江大桥钢梁合龙的日子,钢梁合龙是最危险最关键的时刻,技术人员常荣五亲眼目睹了全过程。
△桥墩抢险
南京长江大桥的钢梁终于在众人齐心协力中得以架设完成。直到1968年5月,开国上将许世友主动请战,再次启动了南京长江大桥建设工程,并立下军令状:1968年9月底建好铁路桥,向建国19周年献礼。12月底完成公路桥,向毛泽东主席报喜。
04
6月27日 20:00《大江丰碑》
1968年9月30日,南京长江大桥铁路桥通车,结束了中国东部南北不通的历史,三个月后,公路桥通车,形成了东部地区完整的交通枢纽。作为中国自主设计、自行建造的第一座桥梁,南京长江大桥的通车成为一件盛事。
△大桥通车典礼照片
改革开放后,经济迅速发展,车流量越来越大,南京长江大桥的压力也越来越大。由于它是当时唯一的过江通道,无法封闭大修。在中国历史上,像南京长江大桥这样承载着巨大民族情感、成为几代人共同记忆的桥梁极为罕见。
05
6月28日 20:00《跨越百年》
2016年10月,南京长江大桥公路桥进入27个月的封闭维修。由于大桥是不可移动文物,意味着此次修桥,还是一次艰难的文物修复之旅。但是,“修旧如故”的文物修复原则却与正桥路面的维修产生了冲突。为了寻找适用的混凝土,中交二航局年轻工程师龙安与前辈一样,做了大量实验,终于解决了难题,使双曲拱桥修缮一新。
△维修完毕,崭新的大桥
在维修过程中,后辈桥梁工作者不仅与前辈做技术上的交流,更是在接受心灵洗礼,感受到大桥这座精神丰碑对他们的感染和指引。南京长江大桥所蕴含的自强不息、创新发展的精神,已经深深地植根于中国人的心底。
更多精彩内容
1、雪域传奇,这个长达六百年的贡塘王朝你听说过吗?
2、空调季“心脑血管生存指南”!这个温度是它的底线
3、中老年踩准4个养生时刻!不要白白浪费了
【本文编辑:刘诗元】
来源:CCTV4《国家记忆》
END
长按二维码关注CCTV4官方微信、微博
不见不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