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着力解决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写入国家“十四五”规划

名师云集,前沿成果接连涌现

作为教育部直属的重点综合性大学,南京大学在践行“碳达峰”“碳中和”的行动中,蹄疾步稳、步履铿锵。学校汇聚了一大批杰出人才,聚焦环保前沿科技,产出了一大批创新成果,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南京六合大学规划最新消息(写入十四五规划)(1)

南京大学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教授谭海仁,长期从事新型光伏材料与器件的研究工作,实现了全钙钛矿叠层太阳能电池、平面型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非晶硅/微晶硅叠层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效率的世界纪录。4年前回到祖国工作,他和团队一起在新能源领域展开攻关,为我国“双碳”战略目标的实现添砖加瓦。2022年年初,谭海仁课题组研制的全钙钛矿叠层电池稳态光电转换效率高达26.4%,在国际上首次超越单结钙钛矿电池的最高认证效率25.7%,成果发表在Nature 期刊上。5月13日,谭海仁课题组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全钙钛矿叠层光伏组件的制备,开辟了大面积钙钛矿叠层电池的量产化、商业化的全新路径,研究成果登上Science。

南京六合大学规划最新消息(写入十四五规划)(2)

南京大学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教授朱嘉,长期从事微纳结构在太阳能转换与能源存储的研究。他设计了三维等离激元结构,发展了独特的纳米颗粒自主装工艺,从而制备了宽频、高效的等离激元吸收体;基于仿生学设计原理,运用界面光蒸发技术进行高盐废水处理,在保证高蒸发效率,达到水和盐的完全分离,实现了“零排放”。2016年入选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技术评论》第十六届全球35岁以下创新者榜单,被国际权威媒体杂志《自然》誉为“可以为世界解渴”的人。

南大科研人员步履不停,除了在新型光伏材料与器件、太阳能转换与能源存储方面取得优异成绩,还在陆地碳循环遥感、二氧化碳转换等方面取得了特色成果,为实现国家“双碳”目标持续贡献南大智慧和力量。

南京六合大学规划最新消息(写入十四五规划)(3)

南大国际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所张永光教授,致力于陆地碳循环遥感研究,为国家的碳达峰和碳中和战略提供技术支撑。在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上,张永光教授团队的“基于多源卫星遥感的高分辨率全球碳同化系统研究”成果成功展出。团队自主研发了基于多源卫星遥感数据的高分辨率全球碳同化系统,研究成果为预估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碳汇、实现碳中和目标、参与国际气候变化谈判等提供了科学支撑。

南京六合大学规划最新消息(写入十四五规划)(4)

2021年11月,南京大学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物理学院、环境材料与可再生能源研究中心周勇教授/邹志刚院士团队设计出一种富含铋空位的全{001}面暴露的自组装玫瑰状BiOCl材料(简称VBOC),研究了引入的金属阳离子空位对光生空穴的吸引作用,证实了VBOC的强吸附能力,这种能力是进一步实现在空气中有效进行温室气体价值转换的重要保障,有助于高效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

瞄准前沿、勇攀高峰,一批又一批南大人积极响应国家战略需求,敢于责任担当,一项项科研成果不断产出。此外,南京大学还积极加强与企业合作,共同当好绿色发展的坚实“碳路者”。

2022年3月,南京江北公用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南京大学等申报的“城市多源固体废弃物负碳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与重大科技示范”项目获批江苏省双碳科技创新专项重大科技示范项目,并成功获得1000万元项目经费,标志着实现“双碳”战略目标的“绿色画卷”上又添亮丽一笔。

2022年4月,由市投促局指导,南钢集团、南京大学等共同发起成立的长三角碳中和产业创新投资联盟聚焦双碳目标、长三角一体化和创新驱动三大国家战略,积极推进联盟首批碳中和示范项目落地转化,以跨产业绿色低碳合作转型新模式提升经济发展“含绿量”。后续,该联盟将发起设立规模10亿元的创投基金。

南京六合大学规划最新消息(写入十四五规划)(5)

实现“双碳”目标,科技是重要支撑。未来,南京大学将继续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为助力国家“双碳”目标落实做出不懈努力!

需求旺盛,潜心培养“双碳”人才

在“双碳”目标的驱动下,社会对于“双碳”人才的需求日趋旺盛。专家预计,“十四五”期间我国需要的“双碳”人才在55万至100万名左右。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中明确要求,建设碳达峰、碳中和人才体系,鼓励高等学校增设碳达峰、碳中和相关学科专业

南京六合大学规划最新消息(写入十四五规划)(6)

近年来,南京大学加快“双碳”相关领域紧缺人才培养,布局建设了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致力于培养学生理解和掌握以太阳能光伏、高能电池、氢燃料、碳中和为代表的新能源科学与技术,使其能在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等领域出类拔萃大显身手,推动低碳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实现人类文明可持续发展。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所在的南京大学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其前身是1993年由著名材料物理学家闵乃本院士创建的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学院设有材料物理、材料化学、光电信息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等5个本科专业。其中,材料物理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南京六合大学规划最新消息(写入十四五规划)(7)

南京大学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瞄准集成电路、储能技术、量子科技、智能制造、生物医学等国家急需的重点领域,借助多家校外企业基地的实训平台,拓展海外知名高校的交流合作,着力培育学生物理、化学、材料的坚实理论基础,推进理工融合与学科交叉,强化工程实践和创新。学院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大力推进三全育人、五育并举,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厚植爱国主义情怀,胸怀引领世界科技前沿、建设人类文明的梦想和服务国家重大需求战略领域、以大国工匠之能矢志报国的决心,为民族振兴和世界进步贡献力量。

近三年来,南大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本科就业率近100%,毕业生总升学率约66%,其中20%进入麻省理工、斯坦福、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等海外世界知名高校继续深造,直接就业学生的主要去向为华为、中兴通讯、SK海力士等知名高新技术企业工作和腾讯、网易、小米等互联网头部企业,部分学生入职公务员、金融企业、教育培训机构等。(数据截至2021年6月)

南京六合大学规划最新消息(写入十四五规划)(8)

全球绿色经济转型正当其时,新趋势催生新职业需求。欢迎广大高三学子报考南京大学,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青年力量!

关注“南大招生小蓝鲸”头条号,获取关于国家首批985、211,双一流建设高校——南京大学的最新精彩资讯!

素材来源:南大招生小蓝鲸、南京大学新闻网、南京大学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南京大学环境校友会、南京大学国际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所、南京大学官微、时代周报、人民网、工人日报、高分子科学前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