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元宵节,照例不写历史上的打打杀杀和明争暗斗,写一写元宵节这个节日,它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以及历史上的元宵节都是怎么过的。

关于元宵节的源头的传说有很多种,不过大致都认为起源于西汉,有人说是汉文帝时期,也有人说是汉武帝时期,逐渐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如果按照热闹程度,在很多地方甚至超过春节,是中国古代名副其实的“狂欢节”。

为什么元宵节叫闹元宵 元宵节为什么叫(1)

我国古代人民深受封建礼教的禁锢,在平时男女是没有机会接触的,但是到了元宵节这个狂欢节日,不再倡导男女不准同行等礼教规矩,被禁锢的男女能够走上街头放心游玩,获得相对短暂的自由,并发生了很多动人的爱情故事,所以,元宵节才是我国真正意义上的“情人节”,不是“七夕节”所能比的。

下面就从元宵节的起源说起。

1.元宵节的起源

关于元宵节流传最广泛的说法是源自汉文帝时期,汉高祖刘邦从一介平民,40多岁起兵造反,成为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位从民间崛起的皇帝,应验了陈胜、吴广“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喊出的口号。

然而汉高祖刘邦在61岁就死了,只在皇帝的位子上坐了7年,刘邦死了之后,他的结发妻子吕后开始把持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并为后来者做了一个很坏的榜样,开启了汉朝的外戚乱政之路。

到了吕后死后,在周勃和陈平的谋划下,“诸吕之乱”被彻底平定,汉文帝刘恒继位,为了纪念平定诸吕之乱和庆贺来之不易的太平,汉文帝在正月十五与民同乐,共同庆祝。

因为古代的正月叫“元月”,而“宵”的意思是指夜晚,所以这个庆祝节日就叫元宵节,这就是元宵节最早的源头。

为什么元宵节叫闹元宵 元宵节为什么叫(2)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汉文帝时期还是沿照秦朝的历法,当时的正月十五是指阴历十月十五,并不是我们现在的阴历一月十五。

另一个说法是元宵节起源于汉武帝时期对“太一神”的祭祀,汉武帝每年都要举办隆重的祭祀活动,在正月十五祭祀太一神,并把太一神塑造成汉王朝至尊无上的国神。

司马迁在《史记》就有记载:

“汉家常以正月上辛祠太一甘泉, 以昏时夜祠,到明而终,常有流星经于祠坛上。使童男童女七十人俱歌。”

虽然司马迁没说这是元宵节,不过这是史书记载的最早的元宵节的雏形,需要注意的是,因为汉武帝更改历法和正朔,这个时期的正月和我们现在已经一样了,元宵节也就成了阴历的一月十五,不再是汉文帝时期的十月十五了。

因为元宵节也叫“上元节”,所以有人认为元宵节的起源和道教有关,原因是道教有“三元说”,正月十五是上元节,七月十五是中元节,十月十五是下元节。

虽然道教尊春秋时期的老子为祖师爷,但是道教的兴起要到东汉末年,而汉初就有了关于正月十五这个节日的记载,所以说元宵节起源于道教并不具备说服性。

元宵节具体起源于什么时间,已经没有人能知道准确信息了,我觉得应该是在历史发展中慢慢形成的节日,就像我们现在“双11”购物节一样,是不知不觉中慢慢形成的。

2.古代的狂欢节

在古代,人民的行为受到很大的约束,一些我们现代人认为很平常的事情,在古代是绝对禁止的,比如聚会饮酒。

我们现代人兴致所至,三五好友聚会,推杯换盏,畅谈人生或者谈天侃地,或许没有一个人说你这样做是犯法的,政府唯恐你聚会的次数不够多,点的菜不够硬,为国民经济做的贡献少。

而在古代,这些行为是禁止的,虽然权贵阶层终日纵酒狂欢,但是底层的老百姓,想要几个朋友喝点酒聚会潇洒一下,是需要得到官方的允许的。

为什么元宵节叫闹元宵 元宵节为什么叫(3)

《长安十二时辰》中的上元节

战国时期赵国灭掉了中山国,赵国国君为了庆祝这一重大胜利,除了大赦天下外,允许全国人民聚会欢宴5天,这5天之内,大家随便喝,但是5天之后,私自聚会喝酒就是违法了。

秦国在灭掉楚国之后,为了庆祝胜利,也发出了准许全国人民欢宴聚会的命令,不过肯定也有时间限制。

仅从这一点就能看出,古代人的行为受到很大的约束,底层人民生活中统治者规定的很小的条条框框内,行为受到很大的限制。

还有在古代是有“宵禁”的,一到了晚上,城市里的街上就有官兵把守,私自上街就是违法的,人民所有的外出活动要在宵禁前结束。

但是到了元宵节期间,就不再进行“宵禁”了,人民可以自由的在晚上进行活动,你想玩多久就玩多久,在影视作品《长安十二时辰》中,就有这样的场景,整个上元节期间,不再进行宵禁。

因为平时被压抑的太久,所以民众的情绪会在出口爆发,最佳出口就是元宵节,在汉代元宵节是庆祝1天,到了唐代就成了3天,宋朝的时候到了5天。

要知道我们现在的春节也只是前挪后借才凑足7天的,所以古代的元宵节,就相当于我们现在的春节,也相当于他们当时打赢一场灭国战争。

一年只有这么一次,允许喝酒聚会,不再宵禁,对于底层百姓来说,这是比过年还要高兴的节日,可以在这一天纵情狂欢,所以,元宵节是我们古代的“狂欢节”,我们可以从“闹元宵”这个词中看出来。

为什么元宵节叫闹元宵 元宵节为什么叫(4)

所有的传统节日,以“闹”字开头的,恐怕只有这一个节日了,我们不会说“闹春节”,更不会说“闹中秋”“闹端午”,因为最热闹的节日只有元宵节,连春节都赶不上。

直到现在,元宵节仍是最热闹的传统节日,春节过年,只是我们阖家团圆的节日,那种气氛是温馨的,是属于自家家庭范围之内的,最多扩展到亲戚朋友,而元宵节却是开放的。

如果把春节比喻成微信朋友圈,相对封闭,那么元宵节就是抖音头条系,是开放式的。

因为压制而带来的释放是带有疯狂性的,在元宵节这一天,人民利用这一统治者开恩给的窗口尽情狂欢,在元宵节期间整夜游逛,是古代名副其实的狂欢节,因为只有在这一时间,人民天性的释放才是合法的。

3.古代的情人节

因为封建礼教的束缚,古代人的婚恋在我们现代人看来是畸形的,大都是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大多数人不能根据自己的意愿去选择自己的伴侣。

虽然如此,但是不能阻挡住人们对于美好而自由的爱情的向往,从流传下来的凄美爱情故事就能知道,几乎所有人都向往更为自由的爱情。

比如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织女、张生与崔莹莹等故事,无不是自由恋爱,这些故事流传千百年而不衰,证明了人民对于自由爱情的向往。

为什么元宵节叫闹元宵 元宵节为什么叫(5)

因为在元宵节这一天,所有人都会上街进行欢庆,这就给了青年男女结识的机会,未婚男女可以借着赏花灯为自己物色对象。

而相恋中的男女可以在这个节日一同出游,借着元宵节相会,一同流连于元宵节的灯海之中,在古代,这是为数不多的浪漫时刻。

在传统戏曲《陈三五娘》中,主人公陈三和五娘是在元宵节赏花灯时相遇而一见钟情,演绎出了一出传奇爱情故事。

历史上著名的“破镜重圆”故事,也是发生在元宵节,乐昌公主与徐德言历尽千辛万苦,终于重新团聚。

为什么元宵节叫闹元宵 元宵节为什么叫(6)

《春灯谜》中宇文彦和影娘也是在元宵节定情,这是流传较为广泛的关于元宵节的爱情故事,而实际上发生在元宵节的爱情故事,肯定是数不胜数了。

因此,元宵节除了是古代的狂欢节以外,也是我们古代的情人节,这个情人节比“七夕节”那个节日更为切合实际,那个节日因为传说的缘故,总有一些凄惨的感觉,而元宵节就大不一样,全是温馨、热闹和幸福的感觉。

4.我们当地的传统

我们当地的传统是,过了元宵节以后,这个年就算过完了,当然了,这仅限于农村地区,城市里上班的人早就在忙碌中了。

从腊月二十三小年开始,家家户户都把老祖宗请回来,挂在祖宗案上,一日三餐进行供奉,而过了元宵节之后,“年”才算真正意义上过完了,各家就把老祖宗送回去,来年过年的时候再请回来。

由于元宵节是年末,意味着过了之后就要开始忙碌了,所以人们也很重视这个节日。

我是北方人,北方人的特点是一到了节日就吃饺子,元宵节也不例外,这一天基本是都要吃饺子,当然了,元宵也是一定要吃地,不过在当地人的印象里,不吃饺子就感觉不像过节,没有仪式感。

元宵节除了吃之外,就是点灯,农村因为没有那么好的条件,所以没有城市里的灯会,不过家家户户都要点灯,祖宗留下来的传统,这一天要给所有的神灵点灯,比如天地之神、家堂、财神、土地、灶神等等,都要点一根蜡烛供奉。

为什么元宵节叫闹元宵 元宵节为什么叫(7)

不过元宵节这一天不是点灯更多的,在正月十六这一天,我们当地比元宵节更要热闹,这天晚上要烤“柏灵火”,寓意“百事百灵”,这天晚上要点全灯。

所谓的全灯就是除了前一天的神灵位置之外,房檐上、鸡圈里、猪圈里、屋里地面、大门外、水井边,甚至车辆和家用电器上,都要点上灯。

虽然没有城市里的灯会那么壮观,但是万千蜡烛在山村里摇曳,又是另一种令人感动的美丽。

不过也因为这些习俗造成了一些损失,比如我们村里就有点灯烧掉摩托车和电视机的事情,甚至还有因为点灯把房子烧掉的惨剧。

近年来由于消防意识的提高,这类事情基本已经绝迹了,人民不在把灯点在有消防隐患的东西上了。

写的有点杂了,最后,还是祝大家元宵节快乐,单身的男女早日找到属于自己的另一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