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的”的话题,前面已经谈了不少,不过,前文都是从用法方面来谈的本文着重从“的”字使用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谈起,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100个说文解字?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100个说文解字(说文解字系列之)

100个说文解字

有关“的”的话题,前面已经谈了不少,不过,前文都是从用法方面来谈的。本文着重从“的”字使用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谈起。

先来看看“的”和“底”的一些情况。

在“五四”白话文兴起之后,在句子中表示领属关系的结构助词,一般都是“的”和“底”通用,这种情况一直到上世纪三十年代。后来,“的”完全取代“底”,成为表领属关系的唯一的一个结构助词。

其次是有关“的”和“地”的用法区别。按理说,这两个结构助词在用法上是混淆不了的,“的”表领属关系,一般用在名词之前;而“地”则是用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前表状态的。但也有容易混淆的时候。在动词用来作主语、宾语或表语的时候,尤其是在主谓短语里。例(1)还要时时刻刻提高警惕,对反革命进行长期(的)斗争。(2)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迅速(地)转入反攻,使反动派惊慌失措。按照一般人的语感,例(1)用“的”好些,例(2)用“地”好些。

就“的”自身的运用来说,误用之处,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不该用而用了,显得赘余。很多地方是习惯上不用“的”字的。如果表领属关系的词语和后面的中心语在语义上联系密切,就可不用“的”字,这些词的词义已经专门化,不用“的”字也一看便知,且读起来更顺畅。如:龙井茶/语文老师/制药厂/流动资金/装配车间/重工业/绝对真理/公共浴池/农业机械等。这些词语,如果加上“的”字,反而让人觉得不习惯。

在名词和副词中间,一般也不用“的”字。如:平均每月举行两次(的)展览。这个“的”字就是多余的。包括“地”也一样,在某些副词之后,一般也都不用“地”。例:(3)有些没有批判能力的人,听了之后到处散布,正好(的)给帝国主义当了义务宣传语。(4)突然(地)停电了,屋子里一片漆黑。上述二例中的“地”,就是多余的,不需要用。

再举一个例子。在《语法修辞讲话》中,作者举到这样一个例子。(5)她是我们队有名的劳动模范,每个月的工作都要超过预定计划的百分之四十五到百分之一百三十。作者的评论是:说这个劳动模范的工作只超过预定计划的百分之四十五,那还不是没有达到预定计划的一半吗?为什么值得表扬呢?这里显然是多了个“的”字,原意是指超过的部分有百分之四十五。这个“的”的有无,真是天壤之别。

其次是该用而不用。例:(6)提高城乡人民热爱祖国情绪。(7)另外还有个别阶级异己分子也乘机混入我们党内。上述二例中,(5)例的“情绪”之前应有“的”字,(6)例的“个别”之后也要加“的”字,这样,句子意义才明朗,读起来也才显得顺畅。否则语义不明,也不顺畅。记得有一年高考语文试题中,还要一道题就是专门考察“的”字运用的正误,哪个句子里的“的”字必须有,哪个句子里的“的”字可以不用。看来这个考察也很有意义。

最后附带说一下“的”和“得”的区别。

需要把“得”和“的”的用法区分清楚。“得”主要用在动词或形容词以及它们的短语之后,起补充说明的作用,在句子里一般充当补语成分。具体来说,有两个作用。一是表示某种可能性。如,“容得下”。二是表示动词或动词短语所表示的结果或程度。如“站得高、看得远”;战士们把敌人打得溃不成军。这个”得“也常常被人们写成”的“字。但这两个字如果写成一个字,就有可能产生其义,使读者误解。例(8)大家都说写得好,刻的没有写的好。句中,前一个”写得好”是动补结构,“好”在句中作“写”的补语,补充说明“写”的程度;而后一个“写的”,则是一个“的”字结构,是一个名词性特殊短语,不能用“得”字。

顺便说一个有关“的”的问题。“------似的”在句子里往往表示一种状态,表示某种情状,预定俗成的写法就是“------似的”,而有人写成了“------似地”,不合语言运用的约定俗成,应该是一种误用乱用。

语言的运用往往只在细微处,我们不得不用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