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军网

从梦想“跑”到现实

■空军工程大学空管领航学院三营 田嘉正

砺剑少年黄埔特训营(每名学员心中都有一个兵王梦想)(1)

队员们正在以最快速度翻越四米墙

又是一年三月四月之交的时节,几场还挟着寒意的小雨洒下,打落了几朵开得正盛的樱花,“朝来庭树有鸣禽,红绿扶春上远林。”乍暖还寒,又是大早,本以为周日的操场应该是空空荡荡,可我却看见了场地的外道上有几队全副武装的学员正卖力地跑着。

作训靴落地的声音厚重而有力,目光里露出逼人的凶狠和笃定,突有一声似乎要撕开苍穹的呐喊,倏地把我拉回到一年前的春天,回到那段我参加“砺剑杯”的日子。

2015年末,我停飞后来到空工大还不到半年,却已经成了学校图书馆的常客,借阅的书籍种类比较广泛,不过军事题材小说始终是我的最爱。《弹痕》《我的特种生涯》《最后一颗子弹留给我》这三部书更是让我爱不释手,虽然心里清楚许多情节是虚构的,但成为一名特种兵,当一名兵王的梦想却深深地扎在了我的心里。从那时起,为了心里的“英雄梦”每天自主锻炼一小时,成了我对自己的一个新要求。

“机会常常垂青有准备的人”,大三下学期的时候,学院组织成立了“砺剑杯集训队”,我想都没想就报了名,经过一系列体能测试和筛选,集训队吸收我为新队员。清楚地记得那天是2016年3月30日,我在日记里写道:“今天也算半个特战队员了,有这个机会不容易,可劲儿练,我还不信哥儿几个不能给航院拿个名次回来!”

砺剑少年黄埔特训营(每名学员心中都有一个兵王梦想)(2)

队员们在各自思考自己的站位

在集训队的生活称得上是“充实充实更充实”,入队的第三天我就拿到了配发的迷彩头盔,一把95式仿真枪,仿真手榴弹4枚和一套06式携行具,对于我这种军事迷弟来说,是一份“新手大礼包”。在前期的训练中,重装越野是主要项目,通过负重条件下的长距离跑提升心肺耐力,为超越障碍,搬运弹药,运送物资等项目练习打基础。虽说停飞前在航空大学我体能全优,可还是让这一身装备来了个“下马威”。由于我体型偏瘦,力量上不占优势,即使没加背囊,背着20斤装备跑上5、6圈也感觉两腿像是绑了秤砣,下一秒就要跪倒在跑道上似的。那时有这种情况的不止我一个,入选的队员们虽然体能基础不错,但对于军事体育项目都还只能算是菜鸟。再加上二十多摄氏度的气温,带着一身装备跑个三公里,汗水能把迷彩完全湿透,从头到脚像蒸了一次桑拿。虽说是苦了点,但我们真的没有一个孬兵,都撑了下来,一直到我们又加上40斤的背囊,一次一次把成绩提上去。我们把最光鲜的一面留给场边的观众,而每个人在操场角落吐了多少次,脚下磨起了多少泡,是我们不愿提起的。

其实我们每个队员心里都清楚,航院代表队能在比赛场上最终拿到理想的名次,最离不开的就是对我们“软硬兼施”的队长——康定。为了带好我们,他从来都是左路一,每次开跑前计划的总运动量和正式比赛相比只多不少,掉队的人跑完计划还要加量,除了伤病,无一例外。跑完后,看着我们个个一脸生无可恋的表情,他可以一句玩笑打破僵局。回到宿舍,我们最爱听他讲带着队伍代表学校参加全国院校“精武杯”,高手如林还拿第一的故事,就像《最后一颗子弹》中苗连长席地而坐,给小庄和他的战友们讲起边防线上的枪林弹雨,兄弟们的出生入死。那时候我就告诉自己,只有一天比一天更努力,才能扛得起“砺剑集训队”的大旗,担得起这份荣誉呀。

砺剑少年黄埔特训营(每名学员心中都有一个兵王梦想)(3)

两名墙上队员正在帮助最后一个过墙的队员

在《我的特种生涯》里有这么一句话:“顶得住和顶不住是一个选择题,但我没有顶不住的权利。”说的很通俗,可我很喜欢。在我们第一次做模拟手榴弹投掷训练时,由于一颗声光手榴弹的引信出了问题,刚一拉开拉环,手雷就在我右手边炸了,火药混着血从伤口涌出来,简单包扎之后,我又完成了剩下的越野和泅渡训练。虽然左手上至今还有明显的伤痕,但我很感激那次经历,他让我觉得成为一名特种兵的梦想更近了,更真实了。要想成为庄焱、许三多、老炮那样的好兵,能顶住一切压力把心中所想落到脚下,握在手中,是必须过好的第一关。

为了能在团队中发挥出自己的价值,我晚上背着沙袋加练臂力,在网上反复研究超越障碍的视频,武装泅渡时每次多扛一把枪,扬长避短,一点点挖掘潜力,我总觉得自己还能做得更好。

在集训队我真心佩服的兄弟除了队长,就是我们的“陆军老大哥”了,像《士兵突击》中说的“光荣在于平淡,艰巨在于漫长”,“老大哥”不仅军龄最长,而且初中就开始练五公里,单双杠,攒下了一身彪悍的肌肉,体能素质好的没话说。在队里他的被褥从来整整齐齐,平四方,侧八角,把我们的内务甩出了几条街,还有他那本每晚睡前必读的《邓小平文选》,让他成了“政治合格,军事过硬”,当之无愧的集训队“二把手”。另外,我不能不提临床的“吉他王子”,身材高大,可心思细腻,爱写诗,爱弹唱,我们还有网络少年,健身达人,真的像极了小说中的“狗头大队”,各有所长,不可估量。

砺剑少年黄埔特训营(每名学员心中都有一个兵王梦想)(4)

队员扛圆木训练

最后的比赛,全队15人,10人上场,5人场边保障,在康定队长的带领下,披荆斩棘,勇往直前,顺利完成了全部项目,并在投掷声光手榴弹项目拿下单项第一,获得了学院首长的肯定。其实,参加过“砺剑杯”的选手都知道,这是一个过程大于结果的比赛。我们看中的并不是那枚砺剑奖章,集训中的段段回忆,点点滴滴,甚至弹片在指尖留下的伤痕,才是无价的馈赠,将领我走完一生的道路。

我始终坚信每个兵都有过为国杀敌,建功立业的梦,《士兵突击》中袁朗说过一句话:“精神,唯一的财富,其他的都是虚的。”我眼前的和将来一届又一届的砺剑男儿,可能有的也会像当年的我一样,朝的是远方的终点,眯着眼,咬着牙,顶着疼,还真就把梦想“跑”进了现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