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看书的机会多了起来,随手拿起新版《内科学》翻看,从第四版到第九版的时间也是我的从医生涯,书中文字亲切,有一种返璞归真的感觉,看到每一句话都是专业的、权威的,凝聚了历代医学前辈的心血,代表了国际国内最主流的内科学成果,在我看来更是有“儒”“释”“道”经文的分量,临床工作中患者疑惑时会搬出《内科学》相关章节以获得更好的依从性。只是患者看来太专业、晦涩难懂,医者只需转换成通俗易懂的语言即可,尽管费事不少但是患者会增加不少医学素养,就医过程中会少走不少弯路,医者认为费事也是值得的。

“新冠肺炎”肆虐之时,医者发烧了,测体温37.8°,想到门诊时接触了后来确诊为“新冠肺炎”的病例,当时的环境下不禁让医者后背发凉,万念俱灰,老人的赡养照护,孩子的抚养都考虑到了,更多的是回忆从医历程中的点滴……就这样度过了一夜,第二天出现鼻塞、流鼻涕、打喷嚏,不咳嗽,浑身也不酸痛,心中暗喜,因为可能是普通感冒(俗称伤风),“新冠肺炎”的可能性小了,随之遵循《内科学》的方法,充分休息,多饮水,保持室内

内科学的基础学科(熠熠生辉的内科学)(1)

空气流通,几天之后痊愈。想起门诊时常有患者普通感冒发烧要求输液治疗,还提出用“消炎药”(抗生素)才能好的快,殊不知毫无科学依据并且副作用很大。那么什么时候需要用“消炎药”呢?比如查血常规时白细胞升高、咽部浓苔、咳黄痰等细菌感染证据时才遵医嘱合理应用“消炎药”。

感冒重在预防,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改善营养,饮食生活规律,避免过度劳累有助于降低易感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