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门能回去吗(天门人不该忘记)(1)

来源:网友崔睿投稿

“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

城市地标是一张见证城市沧海巨变的名片。或许是因为一段历史、一个建筑,一个人物,也或许只是因为你曾在哪儿留下记忆...

今天小编想带大家探寻一下天门为数不多的老建筑,以及它身上承载的意义。

天门能回去吗(天门人不该忘记)(2)

-城市记忆.老天门四关-

据说老天门有四个关,即鸿渐关,义水关,庆云关,雁叫关。

那么以前为什么要设置这样的关呢?据老一辈的人透露,是因为这里之前设置过城门,亦或者是有着很重要的历史意义...





鸿渐关

天门能回去吗(天门人不该忘记)(3)

这条路应该是天门人最熟悉的一条路。呈现斜坡形。这里充满了天门人的青春和回忆,即便如今购物商场遍地开花,但这条街却深深的印在一代天门人的记忆里了。

据相关资料显示:之前上鸿渐关需要走十几级台阶。民国24年(1935年),湖北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设在天门县城,专员兼任县长的石毓灵在改造城区时,把原来淌子街上鸿渐关的阶梯改为斜坡形,路面铺上了石板,行人和车辆来往比原来方便了很多。

天门能回去吗(天门人不该忘记)(4)

在明朝嘉靖年间,县官扬应和纪念茶圣陆羽,用陆羽的字号"鸿渐",在淌子街与县河堤街交叉十字路囗处立了一座牌坊。从此民众就把该十字路囗叫“鸿渐关”了。





义水关

天门能回去吗(天门人不该忘记)(5)

▲ 封闭的白墙下去就是当年的义水关

依稀记得,读初中的时候经常从这里下去做过渡船,而现在这里变成了拆迁区域。义水关上面已被墙封闭起来了。不过这也足以证明了,我们的城市交通越来越好,新建的义河桥,也极大缓解天门河两岸核心区域交通压力。

据周围居住的老爷爷描述,以前陆路不及水路发达,流经境内的襄河和天门河都是顺流而下至汉囗,是过去大多数天门人出远门的首选,也是来往货物运输的主要通道。

天门能回去吗(天门人不该忘记)(6)

据相关资料显示"义河"的故事早已为大家熟悉,赵匡胤千里送京娘,途经天门过县河时,摆渡人见他气宇轩昂,不收船钱,后来赵匡胤做了宋朝的开国皇帝,深感此地民风淳朴民众仁义,钦赐其河名为"义河",并下旨免征鱼课。

民间还流传着,天门名特产义河蚶,是京娘过河时不慎掉落的一只绣花鞋变成的,还有一种说法,赵匡胤送短宝剑给船公,互相推让中宝剑掉进河里变成了美味可口的义河蚶。虽然是神话般的传说,也说明了天门人对义河古渡的认可





庆云关

天门能回去吗(天门人不该忘记)(7)

▲ 大桥下来就是之前的庆云关

我估计只有老一辈的人还记得这里之前设置过城门吧!你能想象到当时的画面吗?

据相关资料显示在五十年代以前,出了竟陵古城东阳门,也是人们常说的东城门。东城门位置在今元春街东端入路处,也就是原来的天门老汽车站北边。

向南走便是庆云关巷,它穿越县河堤街(今叫竟陵路)至县河,交叉十字路囗处人们称呼为庆云关,县河码头也叫庆云关码头,就是现在的东湖至天门大桥下面。

天门能回去吗(天门人不该忘记)(8)

"庆云"两字是取唐•李朝威《柳毅传:俄而祥凤庆云》,其意为喜庆吉祥之气。在乾隆年间,本地乡绅李凤来,关柏山等牵头集资,在十字街囗处立了一座"庆云关"牌坊,古时县河上游某些河段曾叫过"巾水","柘江",因此牌坊背面题有《含巾吐柘》四个字。庆云关是水关,也是码头。既可以用于水战时的防守,在和平时期用于停泊船只,居民取水等。





雁叫关


天门能回去吗(天门人不该忘记)(9)

▲雁叫关

每逢去西湖游玩走到此处,看到雁叫关牌坊,你会想到它名字的含义吗?

天门能回去吗(天门人不该忘记)(10)

据相关资料显示:是因为有一天,六只大雁羽护着一个弃婴,声声雁叫,雁叫凄凄,雁不同于平常的飞行和叫声,终于引来了寺院僧人抱走弃婴。后来,僧人给弃婴取名陆羽,以纪念雁之恩情后来人们也把这条小巷叫:雁叫关巷,明朝万历年间在附近建造的一座石桥也命名为:古雁桥。

其实,在天门人的心里,这四个关并不是一个狭义的坐标点,而是这个坐标点周围的地方曾经发生的一些事情。

天门能回去吗(天门人不该忘记)(11)


-城市记忆.胡家花园-

天门能回去吗(天门人不该忘记)(12)

天门能回去吗(天门人不该忘记)(13)

如果你有机会一定要来观光一下胡家花园。它位于竟陵雁叫街孝子里。因为它是华中地区为数不多现存的官厅建筑,来这里感受一下那时候的晚清豪宅。

走进它,我突然间知道了为什么孝子里,淌子街一直人声鼎沸、经常被堵的水泄不通的原因。我甚至感觉无比的自豪,因为与之前在其他城市对古代建筑所见所闻比起来,它真的开拓了我的不少眼界。

据相关资料显示:这里是清代山西巡抚、晚清洋务派重臣胡聘之故居,始建于1899年。

天门能回去吗(天门人不该忘记)(14)

胡家花园占地面积约1.8万平方米,现存主体建筑面积约3000平方米,由前堂、客厅、绣楼、天井、花园五部分组成。

天门能回去吗(天门人不该忘记)(15)

其建筑形式、形制、结构明显带有中国北方民居特色,同时又结合南方气候特征,因地制宜建造了较大坡度的屋顶,而后花园的设计风格却完全仿西式洋楼而建,有拱形门和罗马式立柱等。

天门能回去吗(天门人不该忘记)(16)


-城市记忆.文学泉-

天门能回去吗(天门人不该忘记)(17)

天门能回去吗(天门人不该忘记)(18)

文学泉也叫三眼井,位于现在沙嘴路46号,乘坐9路车在三眼井下车即可到达。你们有来过这里感受不一样的文化气息吗?

据相关资料显示:相传唐代《茶经》作者陆羽,曾在此取水品茶。陆羽曾拜太子文学之职,故以“文学”名泉。此井久堙,失其所在。

直止清乾隆三十三年,居民掘池从新发现了此泉。文学泉为当年陆子品水提供科学根据,是他品天下之水的起点。

天门能回去吗(天门人不该忘记)(19)

天门能回去吗(天门人不该忘记)(20)

内立石碑,正面题“文学泉”三字,背面题“品茶真迹”四字,系清“乾隆四十七年湖北安襄郧兵备使陈大文”题。


天门能回去吗(天门人不该忘记)(21)


很多时候,只有在老建筑里,才能读懂一座城市的记忆...

试曾想想,我们的城市如果没有这些老建筑的文化底蕴存在,那将会怎么样呢?

我不希望你和别人介绍自己家乡的时候,连我们最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都不知道。

所以,小编呼吁大家:走进天门,去到某一个目的地并不是地图上冷冰冰的地标,要理解和传承其背后的意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读懂天门!

注明:此文部分资料来源于百度词条、大美天门


#今日话题#

这些地方你都去过吗?

你和它之间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呢?

欢迎留言讨论哦

//天门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