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8月17日讯(记者王玮琦)“水漫时,劈波斩浪,中流砥柱;退水时,横空出世,威镇江心。”8月15日上午,“沿着长江读懂中国——湖北千里长江行”武汉都市圈探访团来到位于鄂州市区小东门外的观音阁前,鄂州市博物馆文管所讲解员胡雪琴介绍石势嵯峨,蜿蜒起伏,如龙蟠虎踞的观音阁。

长江第一阁简介(万里长江第一阁)(1)

“万里长江第一阁”——观音阁。 熊松 摄

“阁坚强”700多年屹立不倒

“观音阁,又名‘龙蟠矶寺’,后人称‘小蓬莱’,现网名叫‘阁坚强’,为古武昌(今鄂州)八景之一的龙蟠晓渡所在地。最早建于宋代的寺庙,元代至正五年(1345年)铁山任最高行政长官时建造形成规模。明嘉靖六年(1527年)毁后知县许穑卿重修,增建有观澜亭、纯阳楼等。清同治三年(1864年)大学士湖广总督官文带头,随行新任御史王家璧(清代武昌人,今湖北鄂州人)筹资维修,并题书‘龙蟠晓渡’,刻碑石嵌入寺门楣上。观音阁既是文物古迹,又是宗教圣地,距今有700多年历史。”鄂州市博物馆文博馆员余夏红告诉探访团成员,由于观音阁地理位置特殊,环境独特,现暂不向公众开放。

东流江汉水,西望武昌山。探访团成员走至江边,只见观音阁立于黄冈和鄂州江道中间,楼阁错落有致,重檐飞峻,来往船只平稳过江,观音阁好似一座“灯塔”立于滚滚长江之上,在江面既突兀又壮观。

长江第一阁简介(万里长江第一阁)(2)

探访团成员远眺观音阁。 吕诗文 摄

“为什么观音阁700多年屹立不倒?”探访团成员、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播音与主持专业大一学生钟颖问道。

余夏红介绍说,因为龙蟠矶和阁体融为一体,地基牢固;阁内最低处(祖师殿过道下)设排水口,退潮时能迅速地将洪水外排;阁前修砌弧形挡水墙,既减缓水势,又顺势泄流,保护建筑主体免遭洪水冲击;观音阁历尽沧桑,自古至今屡毁屡修。1949年后,国家和地方政府多次拨款维修。

近几年,鄂州市博物馆加大观音阁古建筑的保护力度,在每年做好建筑本体保养维护的同时,逐步完善文物保护设施设备的配置,使古阁延年益寿,保存至今。

长江第一阁简介(万里长江第一阁)(3)

鄂州市博物馆馆员余夏红介绍观音阁历史。 吕诗文 摄

观音阁至今仍能提醒夜间行船注意安全

“江心古石磐楼阁,矗立在江中的观音阁是一处特别的航行标志物。长江是黄金水道,具有很大的航运价值,古代建造的观音阁直至今日,都能提醒夜间行船注意安全,免撞礁石。”鄂州市博物馆讲解员胡雪琴告诉探访团成员,观音阁除是航行标志外,也是重要的水文标志,阁上有着历年水位的痕迹,是鄂州市民观测长江水位的重要标志性建筑。

“来到观音阁后,发现这里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物理知识,回去后能对我的学业起到很大帮助。”探访团成员、武汉市外国语学校高一(3)班学生张凯伊发出感慨,这是她首次来到观音阁。

长江第一阁简介(万里长江第一阁)(4)

陈树祥教授正在给探访团成员介绍观音阁的历史文化。 熊松 摄

“通过看观音阁,就看到了长江文化的包容和融合。”探访团专家、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湖北理工学院长江中游矿冶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教授陈树祥评价,“观音阁建筑面积约500平方米,是长江中唯一儒佛道合一的宗教楼阁,三教合一,在我看来,当时的人们建造观音阁,是想保长江安澜,造福于民。”

【编辑:丁翾】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