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水工人每天无数次拖着水管在股道间奔走,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烈日下的劳动者调车员?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烈日下的劳动者调车员(烈日下的列车加水工)

烈日下的劳动者调车员

加水工人每天无数次拖着水管在股道间奔走。

加水工,这是一个很少有人听说过的职业。旅客在列车上能不能及时喝上热水,洗手间里能不能用上水,都和铁路加水工息息相关。当列车停靠站台时,总有一群工人争分夺秒赶到列车旁,将清水注满水箱。严寒中、烈日下,他们从不迟到。

20日上午,记者来到福州火车站。虽已入秋,烈日下的站台仍是“烧烤模式”,站台外的钢轨发着白光,晃得人眼睛酸痛。一群头戴橙红宽檐帽、身穿同色长袖反光工装的加水工在轨道间穿梭。

拖着水管跑,每天10公里

福州站有37名加水工人,分为6组,从早上5点到晚上12点两班倒,负责130多趟列车加水工作,每组平均每天加水26趟列车以上。

“动车开通后,高峰时一天有150多趟,每天人均走10多公里。”加水班陈班长告诉记者,以前加水工只有6人,如今人手多了,却比以前更忙了。

在3号站台的加水班临时休息室,记者见到50岁的湖南籍加水工曹禄雄和他的搭档大林、小林。他们身上的工作服已经湿透,边沿结了一层白色盐渍,帽子下露出的发梢挂着晶莹的汗珠。

三人来不及听完记者的自我介绍,就起身快步走向站台北端。记者一路小跑,才跟上他们的步伐。“我们要给10号站台的动车和旁边的一列绿皮车加水,动车进站停10分钟就开车,时间很紧。”曹禄雄边说边走下站台,停在一条轨道边,告诉记者,过轨道时要打安全手势,告诉前后的人,你要过铁轨了。

待一列动车在20米外的10号站台前停稳后,曹禄雄和工友抬起右手臂,各指一下左右前方,再朝正前方做一个前进的手势,才迈步向动车靠近。前后方虽然都没有人,他们依然认真地比画着手势,而且是每到一条铁轨前,都要做同样的手势。

一靠近动车,三人就迅速忙碌起来。“每个上水器有两根水管,分别负责两节车厢,每根水管都要从上水器里拖出来跑10多米。”曹禄雄顶着车厢空调排出的热风,拖起水管一路小跑,接水管、开水阀,动作熟练,一气呵成。

记者跟着在铁轨旁一路小跑,几分钟后,相邻轨道驶进一列动车。站在两车之间,头上太阳照,地面热气蒸,两边是列车不断排出的热气,顿时觉得头昏脑涨,喘不过气来。曹禄雄三人没有言语,配合默契地又开始加水作业:插管、开水阀、关水阀、拔管。

加水是体力活,也是技术活

不到20分钟,曹禄雄他们已给经停的3列动车加满水。

待动车开走后,三人走向绿皮车。这是一辆有20多节车厢的老式客车,注水管接头处位置很低,操作时要蹲着,让人有使不上劲的感觉。由于不赶时间,记者在大林师傅的指点下,从加水器里取出一根水管,拖向其中一节车厢的加水口。令记者没想到的是,水管竟然拖不动。在大林的帮助下,水管是拖到位了,但和车厢的接水口对接时,无论怎么使劲,怎么变换角度,都没有接上注水管。

大林接过水管,双手握紧,对准注水管,使劲往上一旋,水管牢牢地套上去了。“加水有一套严格的作业标准,从开水龙头到把水管拉成U形放在地上,每个步骤都不能马虎。”大林告诉记者,加水通常都很赶时间,为了省时间,接头处不能用卡扣来辅助,水管和列车注水管的口径尺寸是一样的,但水管是软的,使劲才能套上去。“别看加水简单,手臂力量不够,根本就接不上。拔水管时弄不好就被浇个透。”

“满了,拔水管。”曹禄雄提醒。正说着,一道水柱喷涌而出,来不及躲避的大林被喷了一身。

“这要是冬天就受苦了。湿了的鞋袜包住脚,就像裹在冰里,双手冻得水管都拿不稳。冷风不可怕,最怕拔水管时被溅一身,刺骨的冰冷,还要忍到下班。”曹禄雄说。

记者感慨,加水也是辛苦的体力活。“是的,‘走路石头扎,四季湿鞋袜,夏季热浪蒸,冬季寒风刮。’这是形容我们加水工的。夏天股道内的温度超过50℃,站在其中能让人透不过气。”曹禄雄说。

“列车上的每一滴水都是我们加水工辛辛苦苦加上去的,有我们在流汗,列车就不会断水。”一直不太说话的小林师傅开口说道。

让列车“喝饱水”再出发

曹禄雄告诉记者,上午6到9点,下午5到8点,平均每4分钟就有一列车进站。上午10点半到下午1点是中转车最集中的时候,这段时间别说吃饭,连上厕所都要憋着,这趟车刚加满水,另一趟又来了。他们没有时间吃饭,就在10点半以前吃午饭,到晚上6点下班后吃晚饭。

“夏天水耗大,我们慢了,水就加不满,还影响后面的车加水。为赶时间,大家习惯跑着工作。”曹禄雄说。

10点,曹禄雄和工友已经连续工作5个小时。他们拖着数十米长的橡胶管不停地来回奔走,一次次重复拿起、插入、拧上、放下的动作。

离下一趟作业有20多分钟的间隙,记者跟着曹禄雄他们小跑回站台中部的休息室。休息室里充斥着浓浓的泡面味,垃圾桶里满是泡面的塑料包装袋。曹禄雄和大林、小林各自拿出泡面,不到两分钟就把面泡上了。

“现在条件好多了,以前加水班连休息室都没有,后来有了休息室,还有了电扇,现在配了空调、冷饮机,很好了。”曹禄雄一边大口吃着泡面,一边对记者说。

一块写满了列车班次的白板吸引了记者。最早的5点多,最迟的零点时分。 “这个时间是指加好水的时间,不是发车时间。看这个就知道我们的工作量了。这是班长写的,班长除了要给列车加水,还要思考怎样排兵布阵,合理进行人员配置。我们每天一来就看这个,对自己一天的工作心里有个数。”曹禄雄说。

“每一行都有每一行的不易,这就是生活。”曹禄雄说,“我们的工作就是让列车‘喝饱水’准点发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