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起源之谜(34子虚乌有)(1)

"子虚乌有"是一个成语,也可写成"乌有子虚″。意思是指虚构而不真实或幻想而不存在的事情。也就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精心设计,胡编乱造出无中生有的事情。

六大起源之谜(34子虚乌有)(2)

虽然人们都知道"子虚乌有″是啥意思和怎样使用,但你晓得"子虚乌有″出自那里,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吗?

原来"子虚乌有″是在《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虚构的两个人物,一个叫"子虚”,一个叫"乌有″。

六大起源之谜(34子虚乌有)(3)

在西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司马相如(公元前179年一一公元前118年)写了一篇《子虚赋》,作品词藻富丽,结构宏大,使他成为了汉赋的代表作家,后人称其为赋圣和"辞宗″。他在《子虚赋》中写道:"楚使子虚使于齐,王悉发车骑,与使者出畋。畋罢,子虚过奼乌有先生,亡是公存焉。″

六大起源之谜(34子虚乌有)(4)

此典指司马相如借空虚没有而假托之事,写成《子虚赋》,意在讽谏。司马相如,以"子虚″为空言虚语,是为称说楚国之美;"乌有先生",为哪些事,是为齐国诘难楚国,"亡是公",为没有此人,是为阐明作天子之道理。因而,凭空假借这三人写成文章,用以推想天子、诸侯在苑囿(养禽兽种树木的地方)游玩打猎之情景。这篇文章结束,归结到"节俭"二字,想以此劝谏天子。进献给天子后,天子颇为高兴,并重用了司马相如。

六大起源之谜(34子虚乌有)(5)

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在西汉时,司马相如写了一篇《子虚赋》的文章,此文写得精彩绝伦,神彩飞扬,读过的人无不赞美,直到现在仍很有名气。内容主要讲的是,楚王派子虚去访问齐国,子虚见到齐王后说道:"你看我们楚国的地盘有多大啊!人口众多,地域广袤,物产丰富,风景秀丽。而你们齐国相对而言就小的多了。″一旁的齐国大臣乌有听到后颇为不服气。此时,齐王要率全国的游猎高手陪同子虚外出打猎,子虚看到齐国有这么多的打猎能手也很不服气,然后,子虚竭力向陪同的乌有先生吹嘘,楚国云梦地方的广大和楚王狩猎时的盛况,无与能比,并故意贬低乌有。乌有很不服气的也夸耀了齐国,说各方面都胜过楚国。两个人争论不休,把牛吹得很大,谁也说服不了谁。

六大起源之谜(34子虚乌有)(6)

其实,"子虚″和"乌有″发生的故事,全是司马相如,凭空想象臆造出来的。现在我们常讲的"子虚乌有″这个成语就是由此典故演变而来。

六大起源之谜(34子虚乌有)(7)

日月穿梭,光阴似箭。2000多年过去了,"子虚乌有″这一深受人们享用的成语,依然原汁原味的传承至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