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便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节日 ——中秋节中秋节,又称为祭月节,仲秋节,月夕,拜月节,团圆节等,是中国非常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它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中秋节的由来和习俗和故事?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中秋节的由来和习俗和故事(趣谈中秋节的由来及习俗)

中秋节的由来和习俗和故事

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便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节日 ——中秋节。中秋节,又称为祭月节,仲秋节,月夕,拜月节,团圆节等,是中国非常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它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那中秋节是从何而来呢?因为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而八月十五正好又是在仲秋之中,所以就叫中秋。因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任何时候的满月更圆,更皎洁,所以又叫做“月夕”或“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盘如玉的皎皎明月,期盼家人团聚之情在心中油然而生。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中秋节起源于上古时代,普及于汉代,定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以后。中秋节是秋季时令习俗的综合,其所包含的节俗因素,大都有古老的渊源。 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北宋,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中秋节的习俗因地域而不同,形式也丰富多样,但有一样是永远不变的,那就是都寄托着人们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和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