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简称“桂”,首府南宁,是中国唯一沿海的自治区。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广西得名于岭南西道、广南西路,是岭南文化传承的主要地区之一,又因境内大部分地区属于秦统一岭南设置桂林郡而简称“桂”,春秋战国时期,广西属百越的一部分。1363年,设立广西行中书省,为广西建省之始。截至2018年底,广西壮族自治区下辖14个地级市。其中,就柳州市来说,人口超400万,简称“柳”,别称壶城、龙城,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地级市。柳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国最早古人类之一的“柳江人”发祥地。在历史上,柳州这一建制始于唐朝时期,属于因为一条河而得名的情况。

广西面积最大一个市(广西的一个市人口超400万)(1)

首先,柳州市隶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在地理位置上,柳州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北部,地处北纬23°54′~26°03′,东经108°32′~110° 28′之间。东与桂林市的龙胜县、永福县和荔浦县为邻,西接河池市的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和宜州市,南接新设立的来宾市金秀瑶族自治县、象州县、兴宾区和忻城县,北部和西北部分别与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和贵州黎平县、从江县相毗邻。就柳州市的历史来说,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该地区属百越之地。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嬴政南平百越之地。在此基础上,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一带属桂林郡。西汉时期,在该地区设立潭中县,属郁林郡,为柳州建城之始。

广西面积最大一个市(广西的一个市人口超400万)(2)

三国这一历史阶段,魏蜀吴三国鼎立,今柳州市一带成为东吴的疆域。东吴凤凰三年(274年),从郁林郡分出桂林郡(治所武安县即今象州县境),潭中县属桂林郡。晋太康三年(282年)潭中县从县治所升为桂林郡治所。南朝宋,潭中县隶属依旧,该地区属之。南朝齐(479—502年),桂林郡治所迁武熙县(今象州县),潭中县仍属之。南朝齐建元二年(公元480年)从潭中县分置齐熙郡,隶广州,同时置辖齐熙县,郡、县均治今融水苗族自治县县城,辖及今融水等县地。公元59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后,潭中县改名桂林县,属象州,州、县治均设于今象州县。同年又析桂林县置马平县。大业元年(605年),撤象州,马平县属桂州。大业三年(607年),桂州改称始安郡,马平县属之。

广西面积最大一个市(广西的一个市人口超400万)(3)

唐武德四年(621年),置昆州,马平县为昆州治所,后昆州又改为南昆州,属岭南道。贞观八年(634年)以州境内柳江更名为柳州。由此,对于柳州这一建制,始于唐朝时期,属于因为一条河而得名的情况。五代时期,柳州先属楚,后周时属南汉,建制依旧。宋朝时期,柳州属广南西路,咸淳元年(公元1265年),移治柳城,即今柳城县旧柳城。柳州初领马平、龙城、象、洛曹、洛容等5个县。元朝时期,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柳州设安抚司,隶属广西道宣抚司。次年,广西道宣抚司改为广西道宣慰司,上隶同年置的潭州行中书省。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柳州改为柳州路,置总管府。明朝时期,明洪武元年(1368年),柳州更名柳州府。

广西面积最大一个市(广西的一个市人口超400万)(4)

最后,清朝时期,柳州府领马平、洛容、柳城、罗城、怀远、融、来宾、武宣、上林、迁江等10个县以及宾、象等2个州。1949年12月,设立柳州市。1967年,柳州市设立郊区。1969年,柳州市建立鱼峰区和城中区。1971年,柳江县、柳城县、融安县、鹿寨县、融水苗族自治县、三江侗族自治县改属柳州地区。2002年12月28日,撤消柳州地区成立地级来宾市,原属柳州地区的鹿寨县、融安县、融水苗族自治县、三江侗族自治县划归柳州市管辖。2016年3月,撤销柳江县,设立柳州市柳江区。如今,柳州市下辖城中区、鱼峰区、柳南区、柳北区、柳江区、柳城县、鹿寨县、融安县、融水苗族自治县、三江侗族自治县。截至2018年底,柳州市总面积达18618平方千米,总人口约为405万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