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还记得上一次打孩子是什么时候吗?我问过不少学生,出乎我意料的是,他们都异口同声地说:“打啊,当然打了,打得可凶了。”本来我以为随着教育观念的发展,这种体罚,打骂孩子的现象应该越来越少了。不过后来我又深入去了解了一下,这些孩子说这些话都是以一种开玩笑的口吻调侃地小小抱怨一下。他们的父母最多是作势拍打几下,和以前那种家长盛怒之下将孩子绑起来用皮带抽打相比根本不可同日而语。确实,现在家长打骂孩子的情况是越来越少了,但是还是存在的,有的家长认为是不得不存在的。

孩子打大人应该怎么引导(孩子不听话要不要打)(1)

那么打孩子到底应不应该呢?按道理说,现在的教育理念都是理智教育,强调用耐心、爱心去一步步纠正孩子,教导孩子,打孩子当然是不应该的。可是另外的家长可能就不同意了,认为孩子真的是屡教不改,好好说话根本就不会听,不打不长记性。可能有些孩子有些顽皮,不痛下“狠手”根本不会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不会听管教;还有一种家长是因为一时冲动,或许是当时心情不好,或许是被孩子气蒙了,总之就是拿孩子撒气,对孩子大打出手。根据权威报告显示,被家长体罚过的孩子或多或少都会出现心理阴影,产生自卑、悲观、内向等心理问题。所以可能体罚孩子会有一种短期的教育效果,但是长期的负面作用还是很大的,家长能够好好进行方法教育就不要用武力教育了。

如果一定要用体罚的教育方式,那也要用科学的体罚方式去好好教育孩子,不要让孩子留下心理阴影。下面为大家介绍几种科学的体罚方法,在其他方法不管用的背景下,在孩子实在不长记性的前提下,教育好孩子。

孩子打大人应该怎么引导(孩子不听话要不要打)(2)

一、打孩子不能带情绪

很多父母打孩子的时候都是被情绪操控着的,这个时候家长都是不理智的,面目一定是狰狞的;动作一定是粗暴的;语言一定是恶毒的,这个时候孩子一定会感到非常恐惧,一定会留下心理阴影。父母在打孩子的时候很是解气,但打完后却非常的心疼,这就是错误的做法,打孩子不应该带着情绪,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当你想打孩子时,就是不能打的时候,当你愤怒后不想打孩子时,却是你应该打的时候。打孩子的目的不是发泄情绪,而是要教育好他。

孩子打大人应该怎么引导(孩子不听话要不要打)(3)

二、打孩子前要交流

为了避免被情绪操控而打孩子,父母在打孩子前应先进行交流,告诉孩子你为什么打他,打多少下,这过程中家长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对孩子的体罚教育最好事先和孩子商量好,犯了什么错,应该受什么样的惩罚,具体的惩罚要求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这样才能让孩子心服口服。

孩子打大人应该怎么引导(孩子不听话要不要打)(4)

三、不能用手或鞋子打

很多父母在孩子不听话时,抡起巴掌或拿起鞋子就打,这样会让孩子对父母产生恐惧感,也让孩子无法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打孩子时应用特定的东西,例如木棍或藤条,孩子犯错时,先跟孩子交流,指出他的错误,然后再用木棍或藤条打,这样可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是因为他犯错才打他。

四、孩子犯错,父母一起受罚

古语说养不教,父之过,孩子犯错,都是因为父母的教育出了问题,所以,孩子犯错挨打,父母也应该一起受罚,要以身作则,在罚完孩子之后,可以告诉孩子,这件事因为强调得少,致使你犯错,所以,爸爸妈妈也要接受惩罚,这可以让孩子知道自己犯的错,同时也不会由于被打而对父母产生恐惧感。孩子这个时候才会产生自责感,自责是孩子更正错误的最大动力。

孩子打大人应该怎么引导(孩子不听话要不要打)(5)

不管有什么借口,打孩子肯定是不对的,但是如果其他方法家长已经用完了还是没有半点成效,要用体罚教育的话,一定要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要打得正确,才能让孩子在打中成长,并且不留下心理阴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