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月梅花一梦 图/网络

正文共 2383 字 11 图 预计阅读时间 7 分钟

名著解读追风筝的人(1.5万人打出了8.4分)(1)

你是否听过群山回响?我想很多人都没有听过 。

我们可能在飞机上看到过层峦叠嶂、连绵不断地浮现在眼前的群山,或是孤身一人在空旷的山谷里听到过自己的回音。

有一本书,也告诉我们“群山无言,却有回响”。

它就是《群山回唱》。

豆瓣1.5万读者打出了8.4分。

作者卡勒德·胡赛尼说只要“我们在峰峦之巅呐喊,而群山回响”。

名著解读追风筝的人(1.5万人打出了8.4分)(2)

01

《群山回响》作为卡勒德·胡赛尼的第三部小说,它的文笔优美,技巧圆熟,比《追风筝的人》和《灿烂千阳》更壮阔。

小说人物数量比前两部多,跨越了一家三代人,还涉及到流亡者和救援者、医生和毒枭,反映了兄妹、表亲、父母与子女、主仆、医患之间的关系。

地域上覆盖更广,从阿富汗喀布尔到美国旧金山、从法国巴黎一直到希腊,时间跨度也更大,跨越了将近60年的阿富汗历史。

更为独特的是结构,小说共写了9章,每一章都切换视角,用不同的视角叙述极力展现了阿富汗人的生活状态。

名著解读追风筝的人(1.5万人打出了8.4分)(3)

因此小说被《纽约时报》评价为:

“《群山回唱》是胡赛尼最具野心、在感情上最扣人心弦的小说。

比《追风筝的人》更流畅、更有野心,叙事上比《灿烂千阳》更精巧。”

书名据作者所说,灵感来自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And the Hills Echoed”这句诗。

因为阿富汗有很多气势磅礴的群山,这本书本身也比前两本主题更为宏大,涉及面更为广泛,所以将“小山”(Hills)改为了“群山”(Mountains)。

而“回唱”(Echo)这个词也正好和小说的主题契合,讲的是几个家庭和几代人的关系,故事的前后都相互呼应。

02

小说以帕丽一家三代人的悲欢离合为经线,其他几个家庭的聚散离合为纬线,从帕丽一家开始,以帕丽兄妹相会结尾呼应。

整部书就像一幅阿富汗群体画像,那巍峨的群山是他们的背景。

反映了作者“立志拂去蒙在阿富汗普通民众面孔的尘灰,将背后灵魂的悸动展示给世人”的初衷。

作者用九个篇章,穿插了几个故事,用不同视角呈现出了阿富汗人的生活轨迹。

名著解读追风筝的人(1.5万人打出了8.4分)(4)

其中印象比较深刻的有五个:

萨布尔是帕丽的父亲,阿富汗中年男人的代表,有一子阿卜杜拉。妻子在生女儿帕丽的时候难产离去,后来娶了帕尔瓦娜。

因为家庭贫困而无力抚养女儿帕丽,在兄弟纳比的劝说下把女儿送给了喀布尔的一个富人领养。

而帕丽和亲哥阿卜杜拉却承受着骨肉分离的痛苦,即使他们百般不愿,还是被分开了。

父亲的选择或许比较残忍、狠心,但更有着一种无奈,其实他内心深深喜欢着女儿。

名著解读追风筝的人(1.5万人打出了8.4分)(5)

帕丽兄妹的继母帕尔瓦娜和姐姐马苏玛,年轻时都喜欢上了萨布尔,但是萨布尔喜欢的是姐姐马苏玛。

一直嫉妒姐姐的帕尔瓦娜在姐姐即将和心爱的萨布尔步入婚姻时,故意让姐姐从树上坠落,变成瘫痪。

于是她们俩谁也没有嫁给萨布尔,帕尔瓦娜还要长年照顾卧床的姐姐,姐妹俩共同目睹他结婚生子,直到丧妻。

于是姐姐为了成全妹妹,求她将自己丢弃在沙漠之中的群山之间,帕尔瓦娜成了萨布尔的妻子。

而她的心里一直有群山之间的回响,像姐姐的哭号,在梦中回响,这是嫉妒心带来的痛苦。

帕丽的养父苏莱曼·瓦赫达提,舅舅纳比的主人,娶了一个美丽、富有才华的妻子妮拉。

但夫妻二人不和,一直无子,为了讨自己爱慕的女主人妮拉的欢心,同时缓解妹妹一家的贫困、艰难。

纳比劝说萨布尔把帕丽送给了妮拉,但是结果出乎意料,从此纳比和妹妹一家断了联系。

叛逆的妮拉在丈夫中风之后,带着女儿远走巴黎,临走她说“原来一直都是你啊,纳比!”让纳比吃惊不已。

名著解读追风筝的人(1.5万人打出了8.4分)(6)

直到后来纳比在主人的卧室找到了主人在画自己的素描,发现了主人的秘密纸条。原来这个帕丽命运的始作俑者,被男主人爱上了,但他们超越了同性之谊。

在他中风时,在战乱年代,他选择留下照顾他,他劝他开始新生活,但他终生不娶,最后死时葬在了主人旁边,一生与主人不离不弃。

此外,还有苏莱曼·瓦赫达提的邻居伊德里斯回阿富汗救助孤女罗诗,并承诺将其带回美国治疗的故事。

但回美国后,忘记了承诺,而他的弟弟铁木尔帮他完成承诺。

已经成长为作家的罗诗在一次给伊德里斯的签名话语“别担心,里面没你”,让伊德里斯愧疚不已,这就是失信的代价。

名著解读追风筝的人(1.5万人打出了8.4分)(7)

当然所有故事之中最让人感动的莫过于帕丽、阿卜杜拉这对兄妹的故事了,兄妹俩幼时分离,走上了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

分离后,阿卜杜拉一直都在怀念妹妹,并为她收藏了一盒妹妹最喜欢的羽毛,还给自己的女儿取名为帕丽,常常会唱起一首悲伤的歌谣:

“我瞅见伤心的小仙女 ,待在纸树影子下 ,我知道伤心的小仙女 ,晚风把她吹走了”。

名著解读追风筝的人(1.5万人打出了8.4分)(8)

但当帕丽历经半个多世纪,从“群山之间”历尽千辛万苦找到昔日的哥哥时,阿卜杜拉却患上了帕金森综合征,他已经忘记了妹妹这个人。

最深的记忆被时间长久的洗礼,最终只剩下轻轻一羽。

03

卡勒德·胡塞尼就是用一个个的这样故事串起了人性的复杂与善良,每个故事都让人印象深刻。

有父亲萨布尔无法言说的痛,哥哥阿卜杜拉被放下的记忆,帕尔瓦娜、纳比、妮拉、伊德里斯残忍却美丽的人性。

故事里,每个人都有所失,也有所得。

萨布尔失去了帕丽,但是换回来一家的富足;

阿卜杜拉虽然没有和妹妹相认,但他们终于团聚,再不分离;

纳比虽然是帕丽命运的始作俑者,但他却以爱换爱,用一生报答了自己的主人。

正如书中所说“一定要有所得,有所失,才谈得上勇气。”

故事里的每一个人,都不是完美的人,他们就是一个真实的阿富汗人。

但他们被生活的群山包围之时,他们没有迷失在连绵的群山之中,而是勇敢地攀爬到达了山顶,大声呐喊,终于听到了“群山的回响”。

那些声音不是失去的伤痛噪音,而是一首悦耳动听的合唱曲。

名著解读追风筝的人(1.5万人打出了8.4分)(9)

“群山无言,却有回响”,对于故事外的我们来说,这种回响不止。

人生就像在蜿蜒的山路爬行,有获得也有牺牲,当我们被生活的群山包围时,要勇敢地呐喊出所有声音,群山将会回应我们。

它会让我们不再孤单,并指引我们找到回家的路,生命就是这样一个失而复得的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