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白露时。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每到这个节气,就会情不自禁的吟诵这一句。

这个时候读《诗经》最应景的地方,应该就是东平湖吧!

为什么呢?因为诗经里描写最经典的动物植物,这里都有!

比如说“蒹葭”,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是什么,其实大家都见过,“蒹”是荻,“葭”是芦苇,东平湖湿地最多的就是荻和芦,遍布水边十余公里,一望无际,随风而舞,名副其实的“蒹葭苍苍”,乘一叶木舟,水波荡漾间,你会蓦然发现,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子衿蒹葭关雎古代诗人的爱情观(东平湖畔读诗经)(1)

蒹葭:荻和芦苇

见到“在水一方的伊人”,那一定会想起《诗经》中另一首《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州。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雎鸠,是一种水鸟,有人说是鸬鹚。东平湖的水鸟非常多,有的成群结队,有的独来独往,不时的就会从船边翩然而起,优雅的、高傲的从你身边掠过,精灵一般。鸬鹚捕鱼也是东平湖渔民传统的捕鱼方式,现在已经成为一种民俗的表演,不再是谋生的手段。

荇菜,东平湖最常见的水生植物,圆圆的叶子,金黄色的小花,一大片一大片的都是。白露也是采菱的季节,东平湖的菱角很多,随手扯一把菱叶,上面就会挂满星星般的菱角,东平湖的菱角小巧玲珑,青翠精致,不是那种大牛角样子的傻大个。

子衿蒹葭关雎古代诗人的爱情观(东平湖畔读诗经)(2)

荇菜

看着水边渐行渐远的“窈窕淑女”,你或许又会想起《诗经·采葛》:

彼采萧兮,

一日不见,

如三秋兮!

萧,即艾蒿,有香气,古时用于祭祀。东平湖边及湿地小岛上很多。

艾,是中国最具有传统文化气息的一种植物,上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赞美。如尊称老者为“艾”,《国语·周语上》:“瞽史教诲,耆艾修之”;形容年轻美貌女性为“少艾”,《孟子·万章上》:“知好色,则慕少艾”;《诗经》称保养为“保艾”,《小雅·南山有台》:“乐只君子,保艾尔后”,《史记》把太平无事也写作“艾安”等。

子衿蒹葭关雎古代诗人的爱情观(东平湖畔读诗经)(3)

萧:艾蒿

东平湖的水边,还有大片大片漂亮的红蓼,东平湖也曾被称为“蓼儿洼”,《诗经》中称红蓼的名字叫“游龙”,意为枝叶之放纵,花穗之潇洒,宛若游龙一般。

山有扶苏,隰有荷华。

不见子都,乃见狂且。

山有桥松,隰有游龙,

不见子充,乃见狡童。

这里的荷花自不必说,游龙就是红蓼,它俏立水边,粉黛嫣红,摇曳多姿。这首诗是恋人间女子对男子的打情骂俏,是《诗经》狂撒狗粮的一首。“山上有扶苏有青松,水里有荷花有红蓼,没见到子充这样的美男子,翩翩遇到你这个小狡童”,意思就是现在的情侣间的“那么多帅哥我都没看上,咋就跟了你这个二货呢”,戏谑娇嗔中有无限的欢喜。

子衿蒹葭关雎古代诗人的爱情观(东平湖畔读诗经)(4)

红蓼

在东平湖边读了《诗经》,你还会想起苏轼的那个名句:

蓼茸蒿笋试春盘,

人间有味是清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