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宏观经济

第一节 发展经济学

1.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含义与区别。

经济增长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总产出与前期相比所实现的增长。经济增长率的高低体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经济总量的增长速度,但并不能全面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没有考虑生态与环境变化的影响。

经济发展既包括经济增长,还包括伴随经济增长过程出现的技术进步、结构优化、制度变迁、福利改善及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进一步和谐等方面的内容。

标志着人类首次关注环境问题的著作:《寂静的春天》。作者: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这本书引发了公众对环境问题的注意,促使环境保护问题提到了各国政府面前,各种环境保护组织纷纷成立,从而促使联合国于1972年6月12日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大会”,并由各国签署了《人类环境宣言》,开始了环境保护事业。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是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必须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生态环境的关系。

恩格尔系数。1857年,世界著名的德国统计学家恩思特·恩格尔阐明了一个定律:随着家庭和个人收入增加,收入中用于食品方面的支出比例将逐渐减小,这一定律被称为恩格尔定律,反映这一定律的系数被称为恩格尔系数。一个国家或家庭生活越贫困,恩格尔系数就越大;反之,生活越富裕,恩格尔系数就越小。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49%为小康,30-39%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

CPI。指将受气候和季节因素影响较大的产品价格剔除之后的居民消费物价指数,又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2.宏观经济总量指标

主要指标:GDP(国内生产总值)和GNP(国民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简称GDP ),即所有常住机构单位或产业部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可供最终使用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用现行价格计算的GDP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规模;用不变价格计算的GDP可以用来计算经济增长速度;但GDP不能衡量经济增长所付出的资源、环境甚至生命代价。党中央提出“绿色GDP”概念是为了强调在经济增长过程中要注意对环境的保护。

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在国内和国外所生产的最终成果和提供的劳务价值。它等于GDP加上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

经济学在事业单位考试占比(省直事业单位经济学)(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