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提问的几点技巧(课堂提问的技巧)(1)

一、精心设计筛选问题

教师对课堂提问的重要性要有充分地认识,不要随心所欲地提问。教师的提问一定要经过精心地筛选,问题提得得当,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共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反之选择不当,有时会毁了一堂原本很好的教学课。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考虑到课堂提问的设计,制定切实可行的教案。

二、做到问题简明扼要

考虑到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提问要注意语句简短,很多教师在提出一个很简单的问题时,担心学生听不懂,故自己特意用其他的一些语句加以补充说明,听起来一个问题有好几句话组成,其实这样做反而会使学生找不到问题的关键,影响教学。

三、难易适度,面向全体学生

提问的难易要适度,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提问前教师应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针对自己的学生实际。掌握准提问的难易程度,既不能让学生答不出来,也不能是简单的答"对"与"不对",要使学生“跳一跳才摸得着”,提问难度应控制在多数学生通过努力都能解答。"难度大的问题要注意设计铺垫性问题。在提问中,教师还要针对不同学生设计不同的问题,对于学习较弱的,多提一些简单、容易的问题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增强学习动力。对一般难度的问题可以先让学习不太理想的同学先回答,然后其他同学补充,以便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防止只提问好学生,这样会打击一般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和自尊心。

四、把握好提问时机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提问要注意时机,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兴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一堂课开始时设疑提问,这时,学生的注意力最集中,可以起到快速激发学生的求知心理的效果。课中提问,应根据课堂教学实际需要,选择学生注意力最集中、兴趣最旺时实施,因为此时学生新的需要与原有心理之间产生矛盾,急切需要教师通过各种途径激起疑问的火花,以利于触发学生的思维共鸣,听课精力比较集中。在课尾提问,既可以考察学生对本课所学的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认识到所讲授内容的不足,以便查漏补缺,同时又可以引导学生预习下一节新课内容,一举两得。

五、采用灵活多变的提问方法

教师在提问过程中,不能拘泥于某一特定的模式之中,要善于灵活运用多种方式,是学生与教师密切配合,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发挥。例如,让学生自由讨论,自由发言,不点名提问,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遇到比较复杂的问题,可以将此问题分解为几个比较简单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答案,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分析与综合的思维能力;也可以先提一问题,然后随之提供一些材料以供学生思考,让学生从材料中得到启示,从而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是学生有成就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六、课堂提问要以一当十

课堂提问的目的性原则中明确指出了课堂提问的四个基本作用,即评价学生、检查教学、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和启发式教学的重要形式。为此,教师设计课堂提问要有明确的出发点和准确的针对性。出发点就是两个方面,其一是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其二是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教师不应离开教学目的,节外生枝提出一些又偏又怪的问题,把教材内容搞得支离破碎,更不应该突然冒出一个与教材内容风马牛不相及的难题,去惩治那些不遵守课堂纪律的学生,打乱教学的和谐节奏。所以对课堂中所提问的问题,教师在备课时应精挑细选。严格控制数量和质量,克服课堂提问的随意性。如教学《蝙蝠和雷达》一课的第五自然段时,最好是先提出这样的问题:这一段的中心句是哪一句?找出来读一读。再提出问题:科学家们反复研究,弄清了蝙蝠是怎样凭着嘴和耳朵进行探路飞行的?在学生弄清了这个问题后,再问:科学家揭开的这个秘密回答了前文的哪个问题?学生前后一联系就知道是回答了第二自然段提出的问题。

七、课堂提问要积极评价

提问手段本身,能鼓励和督促学生对课程进行及时的消化,认真复习。提问的效果则又优化了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回答对的,其原有的认知结构就得到了肯定和强化,回答不对的,就能及时调整改变有欠缺的认识结构。在整个提问的过程中,对回答好的每一句问话,教师、学生都伴随着进行判断,学生是否掌握了相应的知识,掌握的程度如何,都应公开进行评价。

提问中的评价,首先要肯定学生回答得“对不对”通常教师都应复述一扁完整的答案,不能用学生回答代替教师应做的工作,其次要评“好不好”,通常教师都要做出标准的示范。最后无论是赞赏还是批评,都应“对事不对人”。有的教师在学生回答之后,就让“坐下”并立即转入另一项活动,有的甚至不“请”其坐,使学生处尴尬境地,坐立不安,学生到底回答得对不对,好不好,只有教师自己知道。因此在课堂提问中,教师要保护学生答问题的积极性,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应该做到:(1)以表扬为主。(2)鼓励求异(3)帮助有困难的学生。(4)鼓励学生积极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