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线和月均线(一行大师与子午线)(1)

一行(约公元673-727年),唐代僧人,俗名张遂,魏州昌乐(今河南南乐)人,一说河北巨鹿人,是著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和佛学家。

开元五年(公元717年),唐玄宗召一行入京制定新历法。一行与机械制造师梁令瓒合作,创制出了黄道游艺和水运浑象仪,改进了观测仪器,掌握了大量的天文实测资料。

一行由此发现古籍上记载的有些恒星的位置与实际不符,于是重新测定了150多颗恒星的位置,这大大提高了新历法的精度。为了使新历法适用于全国各地,一行还组织领导了规模宏大的天文地理测量,开展了实地测算子午线的工作。

所谓“子午线”,指的就是人们假设的一条通过地球南北两极的经线,测定出子午线的长度,就可以测知地球的大小。一行在全国选了13个观测地点,其中最北端的观测地点在今天蒙古的乌兰巴托西南,最南端的观察点则在今天的越南中部。

通过艰巨而严谨的实测工作,一行推翻了过去一直沿用的“日影千里差一寸”的错误结论,得出“三百五十一里八十步,而极差一度”的新结论,指出子午线一弧度的距离为129.22公里。

现代用精密仪器测量的子午线长度为111.2公里,虽然两者差异比较大,但是作为世界上对子午线长度的第一次测量,一行的这一成就在我国以及世界天文学发展史上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图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