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王使须贾聘于秦,应侯敝衣间步而往见之。

须贾惊曰:"范叔固无恙乎!"留坐饮食,取一绨(tí)袍赠之。

遂为须贾御而至相府,曰:"我为君先入通于相君。"

须贾怪其久不出,问于门下,门下曰:"无范叔。乡者吾相张君也。"

须贾知见欺,乃膝行入谢罪。

应侯坐,责让之,且曰:"尔所以得不死者,以绨袍恋恋尚有故人之意耳!"乃大供具,请诸侯宾客,坐须贾于堂下,置莝、豆其前而马食之,使归告魏王曰:"速斩魏齐头来!不然,且屠大梁!"

须贾还,以告魏齐。魏齐奔赵,匿于平原君家。

——周赧王四十九年,前266年

浅 释

魏王派须贾访问秦国,应侯范睢身穿破衣,徒步去见须贾。

须贾看到范雎,惊讶地说:“范叔别来无恙啊!”便请范雎就坐,给予饮食,还送了一件丝棉袍给他。

此时,须贾正准备去拜访秦国丞相,范睢便主动为须贾驾车。到丞相府后,范雎对须贾说:“我先进去为你通报丞相。”

范雎进府后,迟迟没有出来,须贾感到奇怪,便问丞相府守门人,守门人回答说:“我们这没有叫范叔的人,刚才进去的,是我们的丞相张禄先生。”

须贾知道自己被范雎骗了,大惊之下,他跪行入府,以向范雎谢罪。

应侯范雎坐在主位之上,对须贾怒斥一番后,说:“你能赠袍于我,可见尚有一丝念旧之情,看在这个份上,我饶你不死!”于是范雎下令设盛宴招待各国宾客,在众人上座之后,范雎让须贾坐在堂下,只给他吃碎草、杂豆等喂马的饲料,并命令他回国转告魏王——“尽快砍下魏齐的头颅送给我,否则,我将屠灭大梁城!”

须贾回国后,把情况告诉了魏齐。魏齐只好逃奔赵国,藏匿在平原君赵胜家里。

范雎为什么三问而不答(通鉴笔记范雎一饭之德必偿)(1)

影视剧中的范雎(图片来自网络)

品《鉴》

还记得当初范雎被害的经历吗?

原文:

初,魏人范雎(jū)从中大夫须贾使于齐,齐襄王闻其辩口,私赐之金及牛、酒。

须贾以为雎以国阴事告齐也,归而告其相魏齐。魏齐怒,笞(chī)击范雎,折胁,摺(zhé)齿。雎佯死,卷以箦(zé),置厕中,使客醉者更溺之,以惩后,令无妄言者。

范雎谓守者曰:"能出我,我必有厚谢。"

守者乃请弃箦中死人。魏齐醉,曰:"可矣。"范雎得出。

魏齐悔,复召求之。

魏人郑安平遂操范雎亡匿,更名姓曰张禄。


浅释:

起初,魏国人范雎(jū)跟随中大夫须贾出使齐国,齐襄王听说他善辩,便私下赐给他金子和酒食。

须贾得知范雎私受齐襄王赏赐后,以为他向齐国出卖了魏国的秘密,便在回国后向魏国宰相魏齐告发。魏齐听后大怒,狠狠地鞭笞范雎,打断了范雎的肋骨和牙齿。情急之下,范雎装死,魏齐便命人将范雎用竹席包裹后抛到厕所里,并让醉酒的宾客向他身上撒尿,以惩戒后人不得妄言。

在厕所里,范雎逮着个机会对看守说:“你若能设法放我出去,我必有重谢。”

看守便向魏齐请示扔掉范雎的“尸体”,已经喝醉的魏齐随口就答应了,范雎于是得以脱身。魏齐酒醒后反悔,又派人前去搜索范雎。

魏国人郑安平把范雎藏了起来,范雎改换姓名为张禄。

魏齐轻信须贾的小报告,为自己带来杀身之祸,此事值得我们反思:

领导者对下属的报告,宜有所甄别,若事关重大,在时间和精力允许的情况下,应该尽量予以核实,不可偏听偏信,否则就可能为日后遭罪或躺枪埋下伏笔。

上级掌握到你管辖范围内的某个问题,交办你查清,你转手交办给手下核实,手下又层层往下转交;

事情到了最基层,为了维护既得利益,他们在向上汇报时,瞒报漏报;

随后,有关情况被层层转报至你手,你不经核实,直报上级;

上级本就格外重视此事且已对情况略有所知,发现你所报情况与事实不符,认定你态度不端、履职不力、瞒报漏报,于是拿你开刀,以儆效尤······

范雎原本居人之下,遭罪之后,却运来运转,剑走偏锋,平步青云,成为秦国丞相。

上帝为你关上了一扇门,就会为你打开一扇窗!

事情本由须贾而起,但须贾却鬼使神差得到了范雎的谅解,解脱了死罪。

任何时候,都别忘了心存善念!

魏齐在酒局之中不知慎重、不辨真伪,视范雎如草芥、肆意侮辱,没想到范雎后来居上,自己最终成为范雎矛头所指,危在旦夕。

贪杯误事!喝酒时,特别是酒醉后,别乱说话,别乱做决定,别乱安排事情。

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红楼梦》


范雎为什么三问而不答(通鉴笔记范雎一饭之德必偿)(2)

司马迁在《史记》中,对此事有更全面的讲述:


范雎既相秦,秦号曰张禄,而魏不知,以为范雎已死久矣。

魏闻秦且东伐韩、魏,魏使须贾于秦。

范雎闻之,为微行,敝衣间步之邸,见须贾。

须贾见之而惊曰:“范叔固无恙乎!”

范雎曰:“然。”

须贾笑曰:“范叔有说于秦邪?”

曰:“不也。雎前日得过于魏相,故亡逃至此,安敢说乎!”

须贾曰:“今叔何事?”

范雎曰“臣为人庸赁。”

须贾意哀之,留与坐饮食,曰:“范叔一寒如此哉!”乃取其一绨袍以赐之。

须贾因问曰:“秦相张君,公知之乎?吾闻幸于王,天下之事皆决于相君。今吾事之去留在张君。孺子岂有客习于相君者哉?”

范雎曰:“主人翁习知之。唯雎亦得谒,雎请为见君于张君。”

须贾曰:“吾马病,车轴折,非大车驷马,吾固不出。”

范雎曰:“愿为君借大车驷马于主人翁。”

范雎归取大车驷马,为须贾御之,入秦相府。府中望见,有识者皆避匿。须贾怪之。至相舍门,谓须贾曰:“待我,我为君先入通于相君。”

须贾待门下,持车良久,问门下曰:“范叔不出,何也?”

门下曰:“无范叔。”

须贾曰:“乡者与我载而入者。”

门下曰:“乃吾相张君也。”

须贾大惊,自知见卖,乃肉袒厀行,因门下人谢罪。于是范雎盛帷帐,待者甚众,见之。须贾顿首言死罪,曰:“贾不意君能自致于青云之上,贾不敢复读天下之书,不敢复与天下之事。贾有汤镬之罪,请自屏于胡貉之地,唯君死生之!”

范雎曰:“汝罪有几?”

曰:“擢贾之发以续贾之罪,尚未足。”

范雎曰:

“汝罪有三耳。

昔者楚昭王时而申包胥为楚却吴军,楚王封之以荆五千户,包胥辞不受,为丘墓之寄于荆也。今雎之先人丘墓亦在魏,公前以雎为有外心于齐而恶雎于魏齐,公之罪一也。

当魏齐辱我于厕中,公不止,罪二也。

更醉而溺我,公其何忍乎?罪三矣。

然公之所以得无死者,以绨袍恋恋,有故人之意,故释公。”

乃谢罢。入言之昭王,罢归须贾。

须贾辞于范雎,范雎大供具,尽请诸侯使,与坐堂上,食饮甚设。而坐须贾于堂下,置莝豆其前,令两黥徒夹而马食之。数曰:“为我告魏王,急持魏齐头来!不然者,我且屠大梁。”

须贾归,以告魏齐。魏齐恐,亡走赵。匿平原君所。

——《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