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渔的老渔父”夜的使动用法——在现代汉语里,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鸬鹚像士兵用的什么修辞?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鸬鹚像士兵用的什么修辞(夜渔的老渔父夜)

鸬鹚像士兵用的什么修辞

“夜渔的老渔父”。夜的使动用法——在现代汉语里。

在上句中,单独一个时间名词夜,因为语境关系,升格成包词结构。

该语境在“夜”里面包了三个词:(在、夜里、捕)。即:在夜里捕渔的老渔父。

为什么?夜和渔联合运用会产生这么大的语用威力?—— 一个词裂变成三个词,而且这三个词还是连续不间断的——“在/夜里/捕”——

这就不得不说到这个句子的语法精要处了。

夜渔的老渔父——首先句中的“的”字,由结构助词,摇身一变成为助动词,就像《西於记》中的白龙马,突然变作白袍小将一样。“夜渔的”即“捕渔的”。进一步延伸为“在夜里捕渔的”(人)。

因为没有“的”字来助动,光靠“夜”与“渔”结合,“夜渔”形成不了动词,只会让人联想起“夜渔”是“夜里的渔”。

而“夜渔的”就不同了——

又因为有联合的“复杂谓语”老渔父——

所以由整句“夜渔的老渔父”,读者一下子就读懂了。

但为什么说“夜鸭的鸭贼”(“在夜里偷鸭子的贼”),读者就看不明白呢?抑或是作者的这句话就说不通呢?

这是因为,夜渔的老渔父,沾了古代汉语“渔父”的光,所以,“夜”才能化生出使动用法来的。

同样的句式结构,除了“夜渔”外,你用夜这个词,包含其它任何别的什么结构,没有一样能说得通!

这就再一次证明了,现代汉语是孙子,古代汉语是爷爷,无论当今人们的句式文法怎样变来变去,但是有一条:汉语的基因历久弥新,永远不变!

附“夜”在古代汉语中的运用——

1.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是故索物于夜室中,莫良于火。(《潜夫论~赞学篇》)

3.自非享午夜分,不见曦月。(郦道元《三峡》)

4.夜阑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λ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