锯弓改造的破袋“神器”,带水龙头、可以洗手的“茶桶”,还有“天线宝宝”触角……在垃圾分类方面,星都嘉苑小区总有层出不穷的“金点子”,想居民所想、解居民之难。

垃圾桶扶手绑上扎带

像“天线宝宝”的触角

从前两年开始,星都嘉苑小区40多个垃圾桶一个个都绑上了扎带,左边扶手一个、右边扶手一个,就像“天线宝宝”的触角一样。乍一看,笨重的垃圾桶都显得乖巧可爱了起来。

街头挑战垃圾分类(高手在民间从天线宝宝)(1)

“天线宝宝”触角

造型可爱倒是其次,京都苑社区卫生主任周涛告诉记者,最主要的还是为了干净卫生。

“以前打开垃圾桶都得用手去提那个扶手,有时候垃圾漏出来会沾到垃圾桶盖和扶手上,大家都嫌脏,每次都是飞快地拉起扶手然后‘咻’地丢进去。”周涛说。

后来社区想了个办法,在垃圾桶扶手上绑个塑料扎带,“这样扔垃圾的时候只要拽着扎带就能行了,不用直接接触到桶盖。”周涛说。

绑上扎带以后,星都嘉苑小区的居民都说好,“以后丢垃圾再也不会把手弄得脏兮兮的了!”

闲置的塑料桶装个水龙头

这样的“茶桶”用来给居民洗手

“天线宝宝”虽好,但时间长了以后,星都嘉苑小区的居民发现,“有时候丢完垃圾以后,手指头上还是会黏黏的,不舒服。”“现在又是疫情期间,大家丢垃圾都要摸到扎带,也担心会有交叉感染的风险。”“要是丢完垃圾以后能洗个手就好了。”……

“有的点位有水龙头,可以直接放水洗手,但有的点位没有水龙头,这可怎么办呢?”周涛又开始认真思考起了这个问题。

最近,志愿者陶善德解决了这一难题。

陶师傅今年74岁,退休前是个水电工,退休后跟68岁的老伴儿徐崎流一起做志愿服务,现在都在社区做垃圾分类志愿者。他想到了一个解决方案:用带水龙头的“茶桶”给大家洗手。

街头挑战垃圾分类(高手在民间从天线宝宝)(2)

“茶桶”

所谓的“茶桶”,其实就是个闲置的塑料桶,可以装18公斤的水。陶师傅用冲击钻打了一个孔,然后花了15块钱买了一个水龙头,组装在一起就成了“茶桶”。

把“茶桶”放在塑料凳上,下面再放个桶装脏水,这样扔垃圾的居民就有地方可以洗手了,一桶水差不多够20个人洗手,水用完了再接。

周涛说,目前小区里还只有这一个“茶桶”,流动着用,“我们和陶师傅正在发动居民收集闲置的塑料桶呢,想再多做几个。”

不脏手的破袋“神器”

由锯条和铁丝条改造而成

还没退休的时候,陶师傅经常在家做点手工。“家里的锅铲、刨刀、钢丝床、木质沙发、衣架等等都是我自己做的,老伴儿也会自己做衣服鞋子,穿的都是她做的,用的都是我做的。”说这话时,陶师傅的语气里是满满的骄傲。

10多年前退休后,陶师傅觉得自己一身功夫全没了用处,总是闲不下来,邻居下水道堵了、水龙头坏了、灯泡不亮了,他都会帮着修一修。陶师傅还有个隐藏技能——理发,他是理发屋的志愿者,经常帮社区居民免费理发。

这不,DIY了“茶桶”出来之后,陶师傅又“闲不住”了,“现在易腐垃圾要破袋扔了,居民又嫌会弄脏手,我就想着能不能做一个破袋工具。”

陶师傅把家里锯弓上的锯条拆下来,加上以前做衣架剩下的铁丝条,一起改装成了现在的破袋“神器”。

街头挑战垃圾分类(高手在民间从天线宝宝)(3)

街头挑战垃圾分类(高手在民间从天线宝宝)(4)

破袋神器

破袋“神器”怎么用?陶师傅现场演示给记者看:把它卡在垃圾桶边沿上,投放易腐垃圾时,把垃圾袋贴在锯条上一扯,锯齿就会划破垃圾袋,将袋子里的垃圾散落在桶里。

不过陶师傅觉得,现在的破袋“神器”尚有些不足:“锯条太窄,锯齿最好也要再锋利点。”“铁丝条太轻,固定得不牢,破袋的时候一用力就容易掉下来。”

陶师傅已经找好了木条,要把它改造得更牢固,相信破袋“神器”2.0版本不久就会跟大家见面了。

周涛也表示,“茶桶”和破袋“神器”未来都会逐步推广到整个社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