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刘雨丝
外面是38℃高温天,里面却裹着大棉袄、大棉裤,他们这是要“闹啥”?其实,这是冷库工作的常态。室内最低温达到-22℃,室内外温差60℃,7月10日,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来到一家雪糕公司的冷库,体验了冷库工人的“另类炎夏”。
外面最热
冷库最忙
炎炎夏日,对于很多“老济南”来说,一根雪糕“爽”或者一包“豆排”所带来的凉爽,是最惬意的事情了。而在这些雪糕的出货地,有着这样一群人,他们穿着厚厚的棉衣棉裤,戴着棉帽棉手套,从早上六点钟忙到晚上六点。
7月10日,济南发布高温橙色预警。中午12点,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来到位于济南零点立交附近的一家物流园区,看到了群康集团冷库主管岳家春。
此时,他正在一间冷库外平台上坐着,身上披着棉衣,帽子和手套搭在一边,身上衣着和冷库外炎热的环境格格不入。
看到有人来,他马上起身,在衣服上蹭了蹭手说:“我这刚出来,身上温度还没适应呢,不敢把棉衣全脱下来,要不身体受不了。”说话间,一辆货车停在了岳家春的面前,顾不上多说话,他赶紧招呼着工人装货。
岳家春今年45岁,在冷库工作已经7年了。对于这项天天穿棉衣的工作,他笑道:“在最热的三伏天,也是这一身,我们都习惯了,这就是我们的日常。”
“现在这个时候最忙了,雪糕需求量非常大,最热的时候,就是冷库最冷、工人最忙的时候,我们在冷库里一待就是十多个小时。”安排好工人工作后,岳家春说。
穿上大棉袄大棉裤
才有进冷库资格
工人从里面装好货物往外运时,冷库门被打开,股股冷气突然袭来。“热吗?带你们凉快凉快去?”岳家春搓了搓双手调侃地说。
话音刚落,群康集团销售主管常亮给记者递过来了棉衣棉裤。看着厚重的衣服,记者只接过来了一件棉衣。
“得都穿上,虽然进冷库的时间不长,但不穿棉裤可能你裤子上的洞要结冰”。冷库工作人员劝道。
随后,记者被“五花大绑”了起来,先是在T恤外面穿了两件外套,然后又穿上了棉衣棉裤,接着师傅用胶带在腰上缠了几圈,全身被棉质衣物包裹,这样一通操作后,才有了进冷库的“资格”。
冷库里干活
最要防冻伤
进入冷库,里面雾气腾腾,屋顶上吊着冰棱,墙壁、冷气管道上满是冰霜,仿佛置身于冰雪世界。
来不及反应,岳师傅已和同事们,将手推车推到了货物堆放区域,开始把一箱箱雪糕往小车码放,而后又推了出去,卸下货物后,又进入冷库,继续装货,如此重复。
就在不知不觉间,“全副武装“的记者已被冻得瑟瑟发抖,手中的拍摄设备也早已冰凉。
“这活,夏天‘冰火两重天’,冬天还好一点,温差小一点,里外相差十五六摄氏度,但夏天就得相差六十摄氏度了。又要装、又要卸、又要运、又要码,每天都要从早上忙到下午,车多货多,活也就多,大热天的,都以为在冰窖里会很舒服,其实正好相反。”岳师傅给记者拿出温度计,上面数值停在-16℃,让工人头上结了一层白雾。
岳师傅告诉记者,冷库上班的工人,最要预防冻伤,防护装备要齐全,不然在里面待几个小时,耳朵就会冻伤了,手指的关节也会冻肿。不来回搬货还好,货多的时候,一次要搬一千多箱雪糕,冰多手滑,抓不住是常有的事。
岳家春保持着乐观积极的工作态度,“我这肩膀天天疼,不过,该习惯的也都习惯了,我们这儿最大的60岁。”说罢,他又接着转身拉着小推车进入冷库,接着装货了。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