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一所外国语学校,你会想到什么?时下炙手可热的小语种专业?

提到一所外国语中职校,你又会想到什么?掌握多国语言的商贸人才?源源不断的国际化人才输出?在上海市工商外国语学校这所商贸类外国语学校里,炙手可热的专业可远远不止这些。

大学城有哪些职业技术学校(输送城市建设的)(1)

小编近日在采访中了解到,作为一所国家级重点中专,也是上海唯一以“外国语”命名的中职校,工商外在全力打造“外国语”特色的同时,也十分注重应用型、技能型高级技术人才的培养,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和计算机专业就是其中的缩影。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

“外语特色”融入专业培养,输送城市建设的“刚需”人才

作为上海市工商外国语的传统老牌专业,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在1978年建校时成立,至今已有33年的历史。2016年,该专业又携手上海东海职业技术学院的“机电学院”,开通了“3 2”的5年中高职贯通班。

当前正处于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的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在科技发展促进产业升级的同时,技术的革新也对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此背景之下,工商外与东海职业技术学院强强联合,携手打造中高贯通“机电一体化”专业,以“机器人”为专业方向,开设机床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相关课程,重点培养面向现代装备制造业,从事机电及数控设备的系统集成与改造、安装与调试、维护与维修、营销与管理等技术应用类岗位的国际化、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大学城有哪些职业技术学校(输送城市建设的)(2)

为了给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训情境,学校投入大量经费,配备钳工、普通车床、数控车床、数控铣床、CAD/CAM、数控系统与维修等十余个实业实训室,并搭载了大量的实操软件,设置了丰富的软件课程。

据工商外数控教研室主任黄老师介绍,学校在新校区还将增加更多、更先进的实训设备,并始终保持学生实训课中使用的软件是最新版本,以此来引导学生掌握行业最新技术,与时俱进,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完备的软硬件配备是专业实现“理实结合”的重要路径之一,它将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实践平台,让学生能够在“实战”中更快地理解并掌握专业所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助力学生日后的职业道路发展。

无论是专业技能的培养,还是基础学科的教学,工商外的数控专业都交出了一份诚意满满的“答卷”。出口的多样化,为每一位学生的成长方向提供了更多可能。

另据了解,在上海市工商外国语学校的人才培养理念中,“语言”应当是一种工具,而不是培养的目的。

如,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将“多语”特色渗透进课程中,在12门“专业核心课”中新增“数控专业英语”,使学生能够掌握技术英语的基本语法特点,能借助于词典阅读和翻译常见的金属材料、基本金属加工工艺、安全操作事项、刀具、数控编程、CAD、纳米材料、3D 打印等资料,并能阅读和写作有关机电的英文招聘广告、简历和求职信等。

通过多语课程、海外专业实习、国际交流、考取国际证书等多种渠道,专业为学生提供了一套完整的、系统的学习加实训体验,进一步开拓了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和思维,提升了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为学生今后融入国际化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计算机专业:

为学生铺就5年“专”升“硕”之路,促进“教学”与“行业”无缝对接

随着5G、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日益发展成熟,“大数据”已成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方向之一。数字内容领域相关学科如何利用“时代红利”实现高标准合作、高水平发展、高质量育人成为职业教育更迫切的问题。

大学城有哪些职业技术学校(输送城市建设的)(3)

除了数控技术这样的老牌技术技能应用型专业外,上海市工商外国语学校还依托扎实的行业背景、优质的政府和企业资源,对接软件行业产业的发展需要,于2000年设立了计算机应用专业,2010年开设计算机软件与信息服务专业,积极培养符合社会及企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对接城市发展需求,2018年上海市工商外国语学校的专业与上海东海职业技术学院牵手,设立“计算机应用技术(大数据应用)”中高职贯通专业,聚合两校优质资源,以“3 2”中高贯通模式联合育人。值得一提的是,该专业是上海市第一个以“大数据”为方向的中高职贯通专业。对此,工商外国语学校和东海学院从顶层设计到课程体系,将“一体化”深入贯通至每一个育人环节。

首先,两校充分发掘行业、企业以及知名高校的专家的潜能,组建成立联合教学指导委员会,完善工作组织机构,并根据市场对大数据专业人才需求的变化,准确定位专业人才培养层次和规格,确保保障机制一体化。

其次是师资教研一体化,两校共同制定大数据师资队伍建设整体规划和培养方案,多途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定期组织国内外、省内外专题培训和业务交流,并开展“高校教师进课堂”、“高校教师宣讲”等系列活动,让高校教师承担中职校课程任务,参与到中职阶段的育人环节,也让学生从更高层次理解高校需求。

第三个“一体化”是课程设计一体化。两校以“大数据”为主线,将原有的课程体系进行解构,对课程进行前置、后移、合并等,避免课程的重复设置。据工商外计算机教研室的桂老师介绍,两校还正编纂全新的贯通教材,确保课程进阶的合理性,进一步打通中职和本科之间相互割裂的课程壁垒。

这就是工商外学生“中”升“高”的三年。

更令人刮目相看的是,“中”升“高”并非是该专业学生求学之路的终点。与其他学校不同的是,该专业在课程设置中重点突出“日语”,从第一学期到第六学期进行《基础日语》的学习。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强化日语,专业还选拔优秀学生,开设日语强化班,有针对性进行辅导和强化。

学生在上海东海职业技术学院的学习中,将继续通过《专业日语》和《职场日语》等课程进行强化,实现日语学习的贯通。若专业技能与日语技能达到学校规定要求,即可以申请日本京都情报大学的直升名额,完成从“专”到“硕”的飞跃。

如此,则是学生“高”升“硕”的两年。

从“培养职业技能”转为“提升综合素养”,从“用人”走向“育人”。比起学生当下的就业状况,上海市工商外国语学校的计算机专业更关注的,是每一位学生的终生学习与职业生涯发展。

注:本文图片由学校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