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方萌留学生(田方萌的2022书单)(1)

《文学与美国的大学:为捍卫人文学科而作》,欧文•白璧德著,张沛、张源译,商务印书馆,2022。(资料图/图)

2022年是文化保守主义刊物《学衡》创刊100周年,人们不由得回想起学衡派主将吴宓、胡先骕、梅光迪,以及他们共同的美国老师白璧德。张沛和张源两位学者组织翻译整理的《白璧德文集》今年已经出版了前三卷,明后年将出齐全部九卷,可以说是对学衡派最好的纪念。《文学与美国的大学》是这套文集的第一卷,集中展现了白氏对现代高等教育的批判,一个多世纪后仍然能让大洋彼岸的晚辈感到振聋发聩。今天的大学已经完全走向了古代学术体制的反面:大学变成了“多学”,博士变成了“窄士”,学者再无闲暇,忙于完成“量化考核”。这本捍卫人文学科的名著再版,也许能帮助我们找回几分失落的大学精神。

田方萌留学生(田方萌的2022书单)(2)

《批判的限度》,范昀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22。(资料图/图)

美学的公共性也许来自于人类判断事物的习惯:如果我们欣赏或厌恶某种社会政治现象,首先因为我们感到它们是美好或丑陋的。上世纪80年代,美学曾经是国内的显学,近年来的影响力日趋减弱。受到文化相对主义影响,西方的人文学科再无力辨别美丑,更不必说提出批判。此书收集了作者范昀在过去十几年发表的美学评论,旨在从文论的角度介入公共讨论,让美学回归公共话语。范昀从启蒙时代的思想家那里获得启发,阐述了当代美学的伦理转向。他的努力是可贵的,反思也是真诚的。

田方萌留学生(田方萌的2022书单)(3)

《北美学踪:从温哥华到波士顿》,唐小兵著,上海书店,2022。(资料图/图)

从民国初年到当代中国,北美一直是国内学者最重要的留学和访学地区之一。此书作者唐小兵近年来曾两度出访北美,分别旅居温哥华和波士顿,领略了众多异域风情和学人风骨。他在书中追怀了陈寅恪、吴宓等一个世纪前的哈佛学子,记叙了同文史大家王鼎钧等前辈的交往,还谈到了海外中国研究圈子中的一些趣事。作者笔触细腻,笔锋敏锐,笔端常带情感,能见微知著,比较中西之间的公共空间和社会组织。

田方萌留学生(田方萌的2022书单)(4)

《Migration theory:Talking across Disciplines》,Caroline B. Brettell ,James F. Hollifield编,Routledge,2022。(资料图/图)

国际移民群体具有多个面向,没有哪个学科可以全面深刻地解释所有迁移现象。此书汇集了经济学、社会学、地理学、政治学等九大社会科学的前沿视角和发现,同时反思和批判了传统的移民理论。虽然本书编者希望作者们实现一场跨学科的对谈,他们更像是召开一次社会科学的联盟大会,展现了各自学科部落的“传说、图腾和饰物”。国际移民研究发展至今,仅教科书介绍的理论就有十几种,包括宏观的世界体系理论、中观的社会网络理论和微观的新古典经济学理论。新一代移民学者应当致力于有机地整合这些理论,在一个整全的框架下理解人类的迁移行为。

田方萌留学生(田方萌的2022书单)(5)

Bloodlands:Europe Between Hitler and Stalin《血地:夹在希特勒与斯大林之间的欧洲》.Timothy Snyder,Basic books, 2010。 (资料图/图)

俄裔英国思想家伯林曾言,在他记忆中二十世纪是西方历史上最可怕的一个世纪。《血地》为这句话提供了最好的脚注。在上世纪30年代初到40年代中期的十多年间,在波兰、乌克兰、立陶宛和白俄罗斯四国组成的区域内,约1400万人非正常死亡,是谓“血色大地”。除了我们熟悉的乌克兰大饥荒和犹太人大屠杀,《血地》还揭示了多种暴行的宏观和微观机制,包括东欧本地人民的相互出卖和攻击,有的施暴者同时也是受害者。此书对历史材料的挖掘和铺陈让读者意识到,人类对20世纪苦难的反思还远未终结。

田方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