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人要经历三个阶段才算看透这人世间,接受父母的平庸,接受自己的平庸,接受孩子的平庸,我理解的大概就是古人说的三个境界吧,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有人说你觉得难过抗不下去的时候去医院看看,去墓地转转,就会更加珍惜今天。

奶奶病重,哮喘基础病加之新冠感染,大点的医院住不进去,转而送到了乡镇医院,双肺感染就是说的白肺症了,奶奶今年84岁,医生说情况不乐观,其实我们自己心里也有数了,这关确实难闯了,已经好些天粒米未进了,现在仅是靠营养液,24小时氧气维生。不过还是有些奢望想让老太太再多些时日,能好好过个年,倒不是对奶奶有多深的眷恋,是看着我那年迈的父亲像个孩子无助的守在床边,我心疼了,爷爷去世有几年了,父亲只有这个娘亲了。

说起我跟奶奶,我是她最不喜欢的那个小孩,重男轻女的原因,不想再去回忆那些苦涩,不想再看见那个渴望关爱又略显孤单的小孩,我跟堂弟仅差一岁,小时候去奶奶家,有些好吃的都是把我支开,堂弟小呀,回过头会来跟我显摆,说奶奶给了他什么,不给我,说我是不被待见的小孩之类的,以前总觉得他特讨厌,现在想想都是小孩子嘛,偶尔说起来我都没有一点情绪了,这也是那个时代的悲哀,没有文化,懂不得太多道理,也可能奶奶小时候也没有得到过太多的关爱,释怀了,尤其是成家以后自己做了妈妈,逢年过节,吃穿用度,我都一样不落的会想着给奶奶准备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看到其他老人都尚有侧隐之心,更何况这是父亲的娘亲。现在讲就是对我好不好是她的事,对她好不好是我的事,尽我所能吧。

话题扯远了,说回看山是山的话题吧,“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这句话出自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的《三重境界》。原是指在佛家参禅中对禅的理解与顿悟,现在多指的是人的一生中所经历的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对事物的看法、理解不同。 其实每个人面对的人生课题,经历的生活事件不同,自有千般解说,不过在我现在的阶段也只是到了看山不是山的阶段,我接受父母的平庸,一辈子就这么平凡,虽然小时候没有让我们过得更好一点,能抚养我们姐弟几个好好长大,已经是用尽他们所有力气了,感恩相伴。

关于奶奶也有些释然,孝子床前一碗水,剩过坟前一堆灰,这些年父亲跟小叔也都尽心尽孝了,而今更是都守在床边,想想应该是不会空留遗憾吧。惟愿老太太能再坚强一点渡过这个难关,能让我们再陪她好好过个年。

周末郊游记攻略(鱼妞日记第9天看山还是山)(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