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悄然而至,每一年的诺贝尔奖公布前后都会牵动不少人的关注。

国人都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中国科学家、作家等可以榜上有名。非常遗憾的是,这个全球公认含金量最高的奖项获得难度极大。

有媒体统计过,在1901~2017年间,所有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平均年龄为59.6岁。随着时间的推移,诺贝尔奖得主年龄呈现越来越大的趋势。

然而,2014年10月,一位来自巴基斯坦的17岁女孩马拉拉·优素福·扎伊(Malala Yousafzai,以下简称她为马拉拉),也荣获诺贝尔和平奖。

世界上最黑暗的诺贝尔奖(史上年龄最小的诺贝尔奖得主)(1)

8年过去了,网上针对马拉拉获得诺奖的话题一直争论不休。有人说马拉拉得奖属于实至名归,但也有人觉得诺贝尔和平奖就是彻头彻尾的“核平奖”。

本着公平客观的角度,本篇文章就带大家回顾下,马拉拉到底做出过哪些卓越贡献,才能以不满18岁的年纪荣膺诺贝尔奖。

1997年7月12日,马拉拉生于巴基斯坦西北边境省斯特河谷一个普什图穆斯林教育工作者的家庭。

说起巴基斯坦这个国家,许多中国人都会立刻想起两国之间的铁杆友谊,所以不少国人称巴基斯坦人为“巴铁兄弟”。

不可否认的是,巴基斯坦因为宗教信仰与其他历史遗留问题,至今国内部分地区并不太平。女性社会地位不太高,许多地方的女孩子甚至无法上学。

1997年,马拉拉出生时,她的父亲齐亚丁在当地开办了几所学校,收留了超过1000名学生。

世界上最黑暗的诺贝尔奖(史上年龄最小的诺贝尔奖得主)(2)

父亲齐亚丁认为:“伊斯兰教教导我们,接受教育对男女来说都是必需的,这也是先知的教义。教育是光明,无知是黑暗,我们必须从黑暗走向光明。”

在父亲看来,无论男孩女孩,都应该有受教育的权利。

911事件之后,阿塔残余成员逃入巴基斯坦促成了巴基斯坦塔利班的形成,巴基斯坦塔利班是巴基斯坦政府和国际社会普遍认定的恐怖组织。

当时巴基斯坦塔利班控制着马拉拉的家乡斯瓦特地区,他们禁止民众从事娱乐活动,严格限制女子接受教育。

就此来说,她的父亲齐亚丁开办学校,让女孩子都来念书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举动。

因为马拉拉从小目睹了家乡的一些不公平待遇,后受到父亲对教育的重视理念,逐渐养成强力对抗塔利班的意识形态。

据说齐亚丁从小就给马拉拉讲关于美国黑人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南非前总统纳尔逊·曼德拉和特蕾莎修女等人的故事。

在父亲的鼓励下,马拉拉倡导女性受教权,她组织成立“马拉拉教育基金会”,帮助斯瓦特的穷困女孩上学。

世界上最黑暗的诺贝尔奖(史上年龄最小的诺贝尔奖得主)(3)

2009年前后,巴基斯坦塔利班组织攻击了斯瓦特地区上百所学校。父亲齐亚丁不顾自身生命安全,决定对抗塔利班,坚持让女孩子上学。

在耳濡目染之下,马拉拉成为父亲身边的得力帮手。2009年,13岁的马拉拉开始为英国广播公司(BBC)乌尔都语网站撰写博客,通过亲身经验记录塔利班统治下的生活,包括禁止女孩上学的政策以及恐怖活动等。

马拉拉给这一系列日记起了一个笔名叫Gul Makai(意指矢车菊,当地民间传说中女英雄的名字)。

马拉拉的日记里清楚地记录自从斯瓦特地区被军事控制之后,塔利班颁布了法令禁止女孩上学,27人的班级,女学生的人数一直在减少。

当学校里的女孩穿了彩色的衣服时,突然被告知塔利班已经下令,禁止学生穿彩色衣服上学,诸如此类的记载不胜枚举。

总之,在当地被恐怖组织军事控制之后,女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受到很大影响,甚至生命都经常受到威胁。

马拉拉的博客很快引起了美国媒体的关注,美国《纽约时报》为她和她的家人拍摄了一部纪录片,这个巴基斯坦小女孩吸引了世界的目光。

世界上最黑暗的诺贝尔奖(史上年龄最小的诺贝尔奖得主)(4)

此时,斯瓦特地区的反恐行动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马拉拉和家人为躲避战火背井离乡。但她依然频繁地公开参与争取妇女权益的活动,在外国媒体上发文控诉塔利班的暴行。

由于在争取妇女权益方面的杰出贡献,马拉拉在2011年成为首位巴基斯坦“国家和平奖”的得主。

眼看马拉拉影响力越来越大,恐怖组织坐不住了,罪恶的枪口对准了这名小女孩,开始追杀马拉拉。

2012年10月9日,一名塔利班人员袭击了马拉拉搭乘的校车,开枪击伤她的头部,导致她颅底骨折、左侧下颚骨关节受损、脑部受损,生命一度垂危。

恐怖组织事后大包大揽,承认此事是他们所为,并扬言称:“马拉拉不接受警告,总是说不利于塔利班的话,若其幸存将对她再次发动袭击。”

巴基斯坦医院水平有限,在手术过程中,马拉拉的一部分头骨被切除,以减轻对大脑的压力,大脑内血液凝块和受损组织被取出。

世界上最黑暗的诺贝尔奖(史上年龄最小的诺贝尔奖得主)(5)

情况逐渐稳定下来后,她被转往英国伯明翰接受更好的治疗。2012年11月,马拉拉接受了10个小时的面部神经修复手术,将被子弹严重损坏的两侧神经重新对接。

2012年11月,联合国将每年的11月10日定为“马拉拉日”。此前,巴基斯坦一所招收了2000名女生的国立学院更名为“马拉拉大学”,向这位冒生命危险捍卫女孩受教育权的少女致敬。

2013年2月,马拉拉接受了进一步手术,用钛板取代了被剔去的颅骨部分,左耳装入人工耳蜗,通过后续的理疗已逐步恢复面部功能。

就这样,一位花季少女留下了终身残疾。

2013年3月,马拉拉出院,并在英国重返校园。2013年7月12日,遇袭9个月后,她在纽约联合国总部的青年大会发表演讲,时任联合国秘书长的潘基文亲自接见了马拉拉。

2014年10月,年仅17岁的马拉拉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成为该奖项有史以来年龄最小的一位得奖者。

马拉拉的获奖感言是:“得诺贝尔奖不是我的目标。我的目标除了世界和平,还希望每个小孩都能接受教育。”

世界上最黑暗的诺贝尔奖(史上年龄最小的诺贝尔奖得主)(6)

2014年10月10日,马拉拉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想当巴基斯坦总理。“她想当总理真的很棒,因为可以透过政治拯救整个国家。”

2017年,马拉拉被牛津大学录取,她选择攻读哲学、政治和经济学学位。毕业后,马拉拉一直呼吁为阿富汗难民提供更好的帮助。她登上了英国《时尚》杂志的封面,继续努力改善女孩受教育的机会。

2021年11月,马拉拉在英国伯明翰家中举行了一场小型伊斯兰婚礼,新郎是巴基斯坦板球委员会的经理马利克。

从马拉拉的生平履历不难看出,她出生于一个局势混乱的巴基斯坦北部城市。因不屈服于恐怖组织的威胁,坚持与父亲为女性受教育权利奔走,完全配得上“巾帼英雄”这一赞誉。

马拉拉的勇敢感动了全世界,也震撼了所有人的心灵。

至于她能否配得上诺贝尔和平奖这一殊荣,我个人觉得,马拉拉与部分诺贝尔和平奖的得主相比,算得上是实至名归。

世界上最黑暗的诺贝尔奖(史上年龄最小的诺贝尔奖得主)(7)

我们先来看看有哪些候选人可以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提名。根据诺贝尔的遗嘱,和平奖应该颁给“为促进民族团结友好、取消或裁减常备军队以及为和平会议的组织和宣传尽到最大努力或作出最大贡献的人”。

有人说诺贝尔和平奖的建立,是诺贝尔为了平息瑞典和挪威之间的矛盾。在当时挪威和瑞典是一个国家,但挪威的独立倾向非常严重。1905年挪威议会决定独立,瑞典在同年承认了挪威独立。

这种说法暂时得不到认可,不过能够确认的是,诺贝尔本人的和平主义思想是推动其创立诺贝尔和平奖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关于诺贝尔和平奖还有几个冷知识:1939年,希特勒获得过诺贝尔和平奖提名。

2008年,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组委会给出的理由是:奥巴马为了促使其为中东和平做出努力。

但没过多久,美国就发动了“阿拉伯之春”,利比亚、叙利亚、也门胡塞武装成为美军武力重点打击目标。

在任8年时间,奥巴马政府累计对7个国家动用武力,他成为美国历史上进行战争最持久的总统!

世界上最黑暗的诺贝尔奖(史上年龄最小的诺贝尔奖得主)(8)

由此可见,诺贝尔和平奖向来充满政治操弄。若每任美国总统都宣布裁军,或许就连特朗普、拜登之流都能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了。

在有限的操作空间里,与希特勒、奥巴马、达赖喇嘛这些不干人事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提名)相比,马拉拉不畏强权与恐怖组织坚持抗争,为许多巴基斯坦阿富汗的女性争取受教育的权利。

从这点上看,她得诺贝尔和平奖,真的是实至名归。

在我们为阿富汗女性无法获得工作与教育的权利打抱不平时,也请不要忘记这个一直勇敢抵抗塔利班、为女性教育权利发声的巴基斯坦女孩,她叫马拉拉!

参考文献:

[1]挺立在杀戮对面——评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马拉拉自传《我是马拉拉》,作者邓宝君,剑南文学(下半月) 2016年03期

[2]马拉拉突然结婚,英媒表示惊讶,作者程是颉,环球时报 2021年11月11日

#创作挑战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