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爱情故事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司马相如是著名才子,卓文君则是临邛当地富商卓王孙的女儿,两个人原本素不相识,却因为一系列的巧合而相遇。一个有情,一个有意,虽然二人贫富悬殊,最后却冲破束缚走到了一起。

这样令世人艳羡的才子佳人,千百年来一直被传为佳话。

那么真实情况果真如此吗?《史记》和《汉书》都完整地记载了两个人的爱情故事。

1、司马相如

司马相如是成都人,他原来的名字是“长卿”,因为倾慕战国时蔺相如的为人,所以自己改名字为“相如”。

司马相如从小就喜欢读书,学习击剑,年纪稍大一些后,他按照当时的惯例花了些钱,得到了一个在汉景帝身边做武骑常侍的职位,平时主要的工作就是跟随汉景帝的车驾出巡、游猎。

司马相如在历史上以“辞赋”著称,是一个典型文人,所以很明显,他所从事的工作和个人专长并不对应,所以司马相如做得并不是很顺心,尤其是汉景帝忙于政务,对诗词歌赋这些东西不感兴趣,所以司马相如难免有怀才不遇之感。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司马相如与卓文君)(1)

不过,司马相如很快就遇到了知音:有一次,汉景帝的弟弟,梁王刘武回到京城,跟随他一起回来的还有邹阳、枚乘、严忌等著名辞赋家,司马相如终于得到和高手谈论诗词歌赋的机会。文人相会,高谈阔论,大家谈论得都很尽兴。为了能够像这些同好一样,得到更适合自己的机会,司马相如辞去现任职务,跟随梁王前往梁地居住。

正是在客居梁地的这个时期,司马相如写出了那篇著名的《子虚赋》,以其丰富华丽的词语、奇异夸张的想象而名闻一时。

司马相如在梁地过了几年心目中的理想生活,公元前144年,这理想生活随着梁王刘武的去世戛然而止,司马相如不得不闷闷不乐地回了家乡。

2、合谋

此时司马相如已经三十多岁了,他父母双亡、无所事事、家贫如洗,除了满腹美丽的词汇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外一无所有,一时生活十分困顿。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司马相如与卓文君)(2)

好在司马相如有一个好朋友名叫王吉,以前王吉曾经对司马相如说过:“如果有一天你混不下去了,那你就来找我!”此时,王吉正在临邛县当县令,恰巧司马相如没地方可去,也没事情可做,于是他就跑到临邛去找王吉。

虽然此时的司马相如十分困窘,但是王吉仍然十分热情地接待了他,然后开始为他筹划今后的生活。

一场好戏就以临邛为大舞台,徐徐上演。

王吉装得对司马相如极其恭敬,他每天都专程跑到司马相如的住处去拜见他。司马相如呢,刚开始还见一见王吉,后来干脆以有病为名,把王吉直接拒之门外。

王吉非但没有拂袖而去,他的态度反倒显得更加恭谨。

王吉是临邛县令,一个地方上的最高官长,他这样恭恭敬敬地去拜见一个人,对方却爱答不理的,那这个人的身份自然就引起了当地人的各种猜想。

很快,王吉和司马相如的这番表演就引起了当地有头有脸的富豪们的关注,不久,就有人为他们提供了新的舞台。

3、造势

临邛当地有两位以冶铁出名的富商:一位是冶铁世家卓王孙,另一位是程郑。卓王孙家拥有仆从八百人,程郑家也有几百个仆从,两个人的豪富在当地数一数二。

听说县令王吉每天都去拜访一位贵客之后,卓王孙和程郑就商量着要把这位贵客请来一见,最后决定由卓王孙做东,宴请王吉和他的这位贵客。

到宴席的那一天,卓王孙家请来了上百位客人,王吉也到了,司马相如却托病没来。

一看司马相如不来,王吉立刻惶恐得吃不下饭去,连忙亲自赶往司马相如的住处前去相请,司马相如只好做出一副不得已的样子前去赴宴。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司马相如与卓文君)(3)

司马相如原本一贫如洗,可是当他前往卓王孙家的时候,穿着讲究,车马气派,他本是腹有诗书的人,相貌不俗,经过这一番精心打扮之后,看起来尤其雍容富贵,气质不凡,再加上王吉对他毕恭毕敬的态度,司马相如一下车,大家顿时都被他震慑住了。

此时,卓王孙的女儿卓文君恰好新寡在家,家中有这样的贵客到来,她当然也听到了消息,好奇心顿起,于是就悄悄来到会客厅旁边偷偷观看。

4、琴挑

卓文君一向喜欢音乐,王吉显然早把这些情况了解得很清楚,而司马相如恰好也是弹琴的好手,酒席之上,王吉为司马相如找到了一个表现的机会。

大家正喝得高兴的时候,王吉请司马相如弹琴:“我知道你弹得一手好琴,现在不妨弹来自娱自乐。”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司马相如与卓文君)(4)

司马相如早有准备,此时就趁着酒兴即兴表演。

一时琴声叮咚,情深意浓。

藏身于会客厅外的卓文君怎么能听不懂琴声中表达的情意?一时难免沉浸其中,心动不已。

虽然心中动情,但是卓文君想到司马相如乘车来时的雍容华贵,未免自惭形秽,觉得配不上人家。

司马相如一曲终了,很快就发起新的火力攻击:他派仆从收买了卓文君的侍者,让她多为自己表达心意。

当晚,卓文君夜奔司马相如,司马相如得到期待的最好结果,马上带着卓文君赶回成都。

一环紧扣一环的节奏,没有事先充足的准备根本不可能做到。

5、真相

卓文君跟着司马相如走下他那香车宝马之后,雍容华贵背后的真相马上显露在眼前:家,一贫如洗;人,无所事事。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司马相如与卓文君)(5)

成长于富足之家的卓文君想必是愣了许久,最后终于接受了这个现实。

闷闷不乐地想了很久之后,卓文君对司马相如说道:“我家里的几个兄弟都在临邛,如果我们回到临邛,哪怕是向他们借贷,日子也会过得很好,所以不应该在这里苦着自己!”

司马相如虽然是个文人,但是文人的尊严最终还是败给了现实,他对卓文君的建议没提任何反对意见,很顺从地跟着卓文君回到临邛。

卓王孙自从女儿跟着司马相如跑了以后,气得怒骂:“这个孩子太不成器了!我虽然不忍心伤害她,但是也绝不会再给她一分钱!”

卓王孙是这么说的,他也是这么做的,卓文君和司马相如回到临邛之后,卓王孙没给他们任何资助。

6、看上去很美

卓文君和司马相如回到临邛之后,卓文君的兄弟们显然都得了卓王孙的严令,谁都不敢借钱给他们。没办法,两个人只好卖掉司马相如的车马,手里有了一些钱之后,他们租下了一个酒铺,开始了一个洗涤器皿、一个当垆卖酒的商贩生活。

司马相如相貌堂堂,卓文君一身富贵气象,但是现在两个人俨然街市普通商贩一般。光看这两个人带着伙计在酒铺中忙碌的场面,很难想象其中一位是当世有名的辞赋家,一位是当地首富家的千金小姐。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司马相如与卓文君)(6)

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卖酒生活看起来无拘无束,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可是他们的一举一动却都像是打在卓王孙脸上的耳光,让这位临邛首富颜面尽失。最后,卓王孙干脆天天把自己关在家里,连大门都不出。

时间长了,卓王孙的亲戚和朋友都知道这不是办法,于是他们开始轮番劝解卓王孙,大意无非是:事情已经这样了,你也不差那些钱是不是?况且司马相如穷是穷了点儿,但是这个人才名在外,还和县令是至交,你何必让他们难堪至此呢?说不定司马相如将来还会有什么出息呢!

7、卓王孙的气度

卓王孙能把冶铁生意做大,其胸怀自然也非一般,只不过被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事弄得脸面上过不去,现在经人一劝,他能有什么道理想不明白?况且卓文君到底是自己的亲女儿,于是他只好派人给卓文君送去钱百万,仆从一百人,还有卓文君的嫁妆等等。

卓文君和司马相如得到卓王孙的这些资助之后,马上关掉临邛的酒铺,带着这些钱和人回到成都,两个人购买田地、房舍,过上了富足的生活。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司马相如与卓文君)(7)

以司马相如的才气,显然是不会永远甘于这样的生活,后来他得到汉武帝的赏识和提拔,再次进京入朝为官,其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千百年来,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爱情故事一直作为经典流传,至于背后的真相到底如何,人们反倒很少去做认真的追究。

或许,真与假向来不是观者所看重的,人们看重的或许只是一点:美梦成真。

故事参考:《汉书·司马相如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