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在介绍老子的时候提到了三个人:老聃、老莱子、太史儋,也是就说《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有三位“老子”。老子究竟是谁,谁才是真正的老子?司马迁的说法模棱两可。

  他首先介绍的是老聃,是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姓李,名耳,字聃,做过周朝掌管藏书室的史官,孔子曾向他学习。

  说完老聃,司马迁又提到一个人,一个叫老莱子的。他说这个人也是楚国人,著书十五篇,都是谈论道家的,与孔子同时。司马迁可能觉得这个老莱子或许是老子。

老子是怎样变成太上老君的(历史上有三个老子)(1)

  接着司马迁又说,孔子死后一百二十九年,有个周太史儋,有人说他就是老子,也是模棱两可。

  好在现在有了出土材料,出土的楚简提到“仲尼学乎老聃”,也就是说孔子求学的那位老子叫“老聃”。所以一般认为道家开创者老子就是这位老聃,他大约生活在春秋末期,年纪略长于孔子,史官出身,孔子曾向他问过礼。

  老子做过周朝图书馆的管理员,《史记》记载老子看到了周王室要衰败了,打算隐退。这里的“见周之衰”并不是泛指周王室的衰落,很可能是指发生在老子生活时代的王子朝称兵作乱一事,这场叛乱维持了18年之久,最后以王子朝兵败带走周之典籍奔楚结束。老子作为图书馆的管理员,书都被人搬走了,“官守师传之道废”,最后也只能李周归隐。

老子是怎样变成太上老君的(历史上有三个老子)(2)

  《史记》说老子到了函谷关,关令尹喜对他说:“您就要隐居了,勉力为我们写一本书吧。”于是老子就撰写了五千言,阐述了道德的本意,这本书后来被称为《老子》或者《道德经》。今本《老子》分上、下两篇,《道经》在前,《德经》在后,分为81章。现在出土了好几种《老子》,如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姆出土帛书《老子》甲乙本,编次为《德经》在前,《道经》在后。

  1993年在湖北荆门市的郭店楚墓出土了一批战国的竹简,后来被学界称为“郭店简”,其中就有《老子》(甲、乙、丙)三篇,部分道经和德经。

  2009年初,北京大学抢救收藏一批流失海外的西汉竹书,有《老子上经》和《老子下经》的篇题,分别对应今本《德经》和《道经》。原本老子很可能就是《德经》在前,《德经》在后,而且不分章。

  根据出土的帛本和简本,现代学者考证认为老聃其实就是老彭,孔子说她和老彭一样是“述而不作”,那么《老子》最初应该只是老聃口述—“嘉言善语”。他的继承者将其记录下来并入阐释补充,老莱子和太史儋很可能就是在《老子》流传成书过程中对其加以阐释、加工、补充和整理的人 。伏俊琏等现代学者认为,老聃、老莱子、太史儋三人可能在不同历史时期都对《老子》一书做出过不同的贡献。

老子是怎样变成太上老君的(历史上有三个老子)(3)

  作为儒家与道家的开创者,孔子与老子不一样的是,孔子后来成了圣人,而老子则演变成为神人。在整个春秋时代,老子诗人,没有任何神性的东西。战国之后,神仙方术渐渐被附会到黄老身上,因为老子思想鸿蒙难解,玄之又玄,老子本人也开始变得神秘了。时代越往后,老子就变得越扑朔迷离,到了东汉,就成了人们信仰的神人。东汉末年,官方还为老子建立了祠堂。

  东晋葛洪的《神仙传》总结了早期人们对老子的各类神异情形的描述,如初生神异,一说他母亲看到一颗大流星就怀孕了,一说他母亲怀了72年才生下他,而且老子一出生头发就是白的,所以被称为“老子”。老子为何姓李呢?也有神话传说,说因其母生之于李树下,并且他生而能言,指着李子树为姓,于是姓李。此外,《神仙传·老子篇》还记载说老子可以用符使人长生等,这些大概都是从东汉以来就有的的传说。

老子是怎样变成太上老君的(历史上有三个老子)(4)

  东汉末年,张道陵创立道教。为了吸引教众,他不断宣扬自己的神异,而又说自己的神异是从老子那里得来的,这样,就把老子奉为了教主。张道陵为什么会选择老子呢?

  第一,已经神化了的老子有助于道教于当时同样被当做神的“佛”以及其他神仙方术相抗衡;

  第二,民间流传说老子西出函谷关,化身为佛陀,说明佛教亦为道家的分支,而史书上又说儒家的创始人孔子曾向老子学习过,这就又高了儒家一头,于是道教选老子,就有助于道教在三教斗争中取得一个有利的位置;

  第三,汉代独尊儒术之后,儒家思想成为主流,而道教想要立身,就必须寻找一个能与之抗衡的体系,《道德经》就为道教创立提供了理论支持。传说张道陵写了《老子想尔注》,这本书是对《道德经》的注解,而张道陵通过自己的阐述把哲学著作《道德经》改造成了宗教经典,尤其是使“道”人格化,他解释成为“吾”“我”,这就把“道”变成了人格神。

老子是怎样变成太上老君的(历史上有三个老子)(5)

  《老子想尔注》文中曰:“一散形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一”即是道,其散形则为气,凝聚成型就是“太上老君”,“太上老君”的称呼第一次出现了。一直以来,神化了的老子常常被看作道的的化身,而张道陵又说道是太上老君,这样老子就成了太上老君。

  “太上”是什么意思呢?“太上”是至高无上的意思。《淮南子》第一篇“原道训”即讲太上之道。

  总之,张道陵尊老子为道教的教主,而且最早把老子尊称为“太上老君”。到了南北朝,道教虽然分裂为各个派别,但基本都认可“太上老君”指的是老子。当然,来自后来还有一切其他的名号,如道德天尊等。《酉阳杂俎》总结说:

  “老君又曰九大上皇洞真第一君、大千法王、九灵老子、太上真人、天老玄中法师、上清太极真人、上景君等号。”

  但“太上老君”这一称号,作为老子的代称,具有普遍的社会认可度。

  除了普通教徒尊称老子,统治阶层对老子也极为推崇。如唐代皇帝以老子李耳为始祖,于是建太清宫专奉老子,太上老君被封为太清境洞神教主。到了宋朝,宋真宗加封老子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资治通鉴》记载说,“教主道君皇帝”宋徽宗自称曾梦到被太上老君召见,他更是对太上老君信奉有加。

老子是怎样变成太上老君的(历史上有三个老子)(6)

  除了老老子从历史人物变成了道教教主,道教从创立以来,还吸收了诸多历史人物进入其体系,如四大天师:张道陵、葛玄、萨守坚、许旌阳,他们都是在历史上确有其人的。其中张道陵是道教的创始人,是张鲁的爷爷;天师葛玄是东晋写《抱朴子》的葛洪的从祖父,是道教灵宝派祖师,又被称为葛仙翁;许天师许旌阳就是许逊。此外,关于,张飞,姜太公等,也都是道教中的重要神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