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品论语——为政(2.11温故知新)

论语二十四篇解读(论语细品---温故知新)(1)


原 文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 文

孔子说:“重温过去学到的知识能够有新的领悟,就可以当老师了。”

论语二十四篇解读(论语细品---温故知新)(2)


解 读

这一章里孔子提出了温故而知新的理念,强调对知识的消化理解,活学活用。

论语二十四篇解读(论语细品---温故知新)(3)

“温故而知新”,通过温习学过的知识领悟新的知识。这是孔子对弟子学习的一种期待,要求弟子经常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温习,既巩固所学,又力求有新的体会和领悟,实际上揭示了人们掌握运用知识的一个普遍规律。“温故”,是要在熟悉掌握所学知识基础上的总结归纳;“知新”,是在对已有知识消化理解基础上的演绎推理,从而使认识上升到一个新的境界。人对知识的掌握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过程。就如同我们上小学时读唐诗,只觉得朗朗上口,未必能真正理解;长大以后再读唐诗,就会品味其中的感情、深意,收获感悟自然不同。知识层次的提高和知识面的拓宽建立在温故知新的基础之上,都是在已知基础上向未知领域的探索。无论是在社会科学领域还是在自然科学领域,每一个创新成果的诞生,都有赖于创造都对该领域已有成果综合掌握运用,大胆推陈出新。没有一种创新成果是凭空得来的。

“温故而知新”,强调对知识的消化理解,把知识变成自己的。而要有新的体会和感悟,就必须有打破前人经验的勇气,有自己独立的思考。思考实际上是对所学的知识的一个再加工,这个加工的过程既是一个系统梳理的过程,把它与自己已有的知识体系融合对接,使之变成自己知识体系的一部分;又是一个澄清疑问的过程,一旦我们对存在的疑问找到了答案,我们的认识就向前迈了一步;还是一个举一反三的过程,把其中蕴含的普遍性规律性的东西找出来,并能加以灵活运用,这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一个人达到“温故而知新”的境界,说明他具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知识面就不会固化,而是不断拓展提升,拥有了知识的源头活水。到了这一步,他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就达到了成熟的境界,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向别人传授知识就捉襟见肘,就有了能力和底气。用孔子的话说,就是“可以为师矣。”

论语二十四篇解读(论语细品---温故知新)(4)

从孔子的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他并不赞同老师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而是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要求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去温故知新。他也不赞同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而是要求学生要善于思考,注重对老师传授知识的消化吸收甚至推陈出新,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所谓“知新”,超出了自己所知的范围才是“知新”,而超出了老师所教的范围甚至是老师所知的范围才是真正的“新”。传统文化中一直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说法,与此不无关系。这一思想给后世韩愈“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的理论提供了基础,有利于打破迷信权威的思想;也为儒家思想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条件,间接为后世儒家的繁盛打下了基础。

孔子之后儒家思想在中华大地创造了汉唐盛世的辉煌,但在孔子被神圣化的宋朝以后,却因为保守僵化而导致落后。作为对比,欧洲基督教因为相对的僵化保守造成了欧洲中世纪的黑暗落后,直到文艺复兴打破思想桎梏后才得以扭转。从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思想的创新发展可以释放一个民族、一个文明的创造活力;思想的保守僵化也会扼杀一个民族、一个文明的进取精神。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的蓬勃发展充分证明了这样的道理。对于个人来讲,思想不止步,人生不停步;思想停了步,人生就迈不开步。里面的道理是一样的。

论语二十四篇解读(论语细品---温故知新)(5)

论语二十四篇解读(论语细品---温故知新)(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