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节课,我们一起来了解一词多义中的“度”。

“度”在文言文中有两个读音,一个是“dù”,一个是“dúo”,读音不同,用法自然也有所不同,现在我们就来一一讲解。

“度”的小篆字形下面的“又”是手,古代经常用手、臂等测量长度,因此“度”的本义就是“计量长短的标准或工具” ,发音为“dù”。

我们经常说的“秦始皇统一度量衡”中的“度”就是“计量长短的标准或工具”。

《韩非子》中也有一个“郑人买履”的故事,说的是郑国有一个人,到了集市上,突然发现“吾忘持度”,这里的“度”就是名词“计量长短的标准或工具”,意思就是“我忘了拿尺码”。

从本义出发,可以引申出事物的“标准,限度”。

例如“用物过度妨于财”,这句话中的“度”就是“限度”,“妨”是“损害”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耗用物品超过限度就会损害钱财”。

如果说“度量”事物能引申出“标准,限度”的意思,那么“度量”人,就可以引申出“制度,法度”的含义。

比如《过秦论》中有一句:“内立法度,务耕织”,这里的“度”就是“制度”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对内建立法规制度,大兴耕作纺织”。

前面说的是国家社会的层面,如果“度”是人的肚量,那就是“常态,气度”了。

例如荆轲拿起匕首刺向秦王时,“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就是说“大臣们都吓呆了,事情突然发生没有意料到,全都失去常态”,这里的“度”就是“常态,气度”的意思。

当“度dù”的发音为“dúo”时,都是动词义。

首先,由本义“计量长短的标准或工具”,可以引申出“衡量,计算”的意思。

左边这一句“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这里“度”和“絜”都是“衡量”的意思,这句话翻译出来就是“假使拿东方诸国和陈涉比一比长短大小”。

“度”有对事情“衡量,计算”的意思,因此引申出“揣测,估计”。

比如《鸿门宴》中有,刘邦想要逃回军中,对张良说“度我至军中,公乃入”,意思是“估计我回到军营后,你再进去(辞谢)”。这个“度”就是“揣测,估计”。

到这里,“度”在文言文中的常见用法我们就讲完了,现在又到了我们的回顾时间。

“度”的本义是“计量长短的标准或工具”,发音为“dù”;

从本义出发,可以引申出事物的“标准,限度”;

如果“度量”的是人,就可以引申出“制度,法度”的含义;

如果“度”是人的肚量,那就是“常态,气度”了;

当“度”的发音为“dúo”时,都是动词义。

由本义“计量长短的标准或工具”,可以引申出“衡量,计算”的意思。

“度”有对事情“衡量,计算”的意思,因此引申出“揣测,估计”。

你都学会了吗?下节课再见。

中考语文重点古诗词鉴赏(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1)

往期精彩回顾:

中考语文古诗词必考知识总结(1)

中考语文古诗词必考知识总结(2)

中考语文古诗词必考知识总结(3)

中考语文古诗词必考知识总结(4)

中考语文古诗词必考知识总结(5)

中考语文古诗词必考知识总结(6)

中考语文必考知识:文言实词/虚词超详尽讲解(7)

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8)

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9)

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10)

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11)

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12)

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13)

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14)

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15)

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16)

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17)

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18)

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19)

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20)

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21)

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22)

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23)

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24)

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25)

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26)

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