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以其高洁的品质历来被人们青睐,不仅在文学绘画中屡见不鲜,就是在文人的印章里,也多有荷香飘飘。

清代画家八大山人,一生爱荷、梦荷、吟荷、写荷、画荷,寄情于荷,且他还有一枚“何园”印章,“何”即“荷”,表达了他对荷花的喜爱与赞扬。

荷韵惹人醉赏荷正当时(文人荷趣荷香飘飘)(1)

吴昌硕喜爱破荷的残缺美,自号“破荷亭长”。他有一枚“破荷亭”的印章,此印用字大小形状各异,“破”取横势,“荷”取方势,“亭”取纵势。“荷”字下面单人旁的撇划与“亭”字的竖划相交。此印的最大特点就是对边框的处理,有的笔画冲破了界格的限制,边框被刻刀敲击出残破感,上薄下厚,不失稳重,印文紧贴左右边框,甚至很多笔画都与边框重合,合二为一。此印构思巧妙,用刀老辣,可谓精品。此外,他还撰有《破荷亭记》,其中铭曰:“亭破在阜,破荷在手。不破之丑,焉亭之有。千年万年,破荷不朽。”一篇短文,一枚闲章,几句铭文,于细节处,寄托了吴昌硕的情怀!

荷韵惹人醉赏荷正当时(文人荷趣荷香飘飘)(2)

当代著名画家黄永玉被称为“荷痴”。他的住处有八亩荷塘,遂取名为“万荷堂”,并自号“万荷堂主”,他常在画作上钤这枚“万荷堂主”的闲章。他不仅种的荷花多,画的荷花也多,且突破传统,注重“以黑显白”,独树一帜,神韵盎然。这枚印章,也显示了黄老那豪迈的气势。

荷韵惹人醉赏荷正当时(文人荷趣荷香飘飘)(3)

著名学者季羡林,在北京大学的故居——朗润园门前的池塘,种满了荷花。每逢夏季整个池塘荷花鲜艳夺目,风情摇曳,幽香沁人心脾。他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清塘荷韵》。历史学家周一良就把季老的荷花赐名为“季荷”,不仅是因为荷花为季羡林所种,更重要的是季老的品性如荷,季老觉得很有趣,把“季荷”刻成印章,钤在自己的一些手札上,也是别有情趣。

荷韵惹人醉赏荷正当时(文人荷趣荷香飘飘)(4)

一枚荷印,万种风情;方寸之地,万里荷香;抒情寄怀,别有天地。炎炎夏日,读一枚荷印,如一缕清风拂面,可抵半日清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