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深度解析(手机浏览器的现状及未来)(1)

作者:龚进辉

日前,今日头条CEO张一鸣在年会上调侃中国手机浏览器行业被头条带弯,成功把我的注意力转移到消失在视野许久的手机浏览器上。

移动时代,浏览器的地位与PC时代不可同日而语,主要有方面原因:一、入口地位下降,PC时代浏览器是用户上网的主要入口,而且拥有为搜索引流的天然优势,移动时代去中心化的特征,使浏览器入口优势被社交、电商、视频等严重削弱,而且为搜索引流效果大打折扣(百度更愿意通过手机百度拓展移动搜索)。

二、浏览器行业同质化严重。比达咨询发布的《2015年第三季度中国手机浏览器市场研究报告》显示,国内第三方手机浏览器市场已进入成熟阶段,BAT占据八成以上的市场份额,其中UC渗透率为69.6%,QQ浏览器和百度浏览器渗透率分别为48.3%和29.2%。占据行业话语权的三巨头创新动力不足,手机浏览器优化、升级充其量是隔靴搔痒,相比之下,中小浏览器厂商更具有创新意识和执行力,但受制于行业话语权和品牌知名度,产品创新始终未助其打开市场。

尽管浏览器从入口级工具沦为普通上网工具,但并不代表其前景暗淡。更为重要的是,我认为张一鸣的调侃并不妥当,甚至有酸竞争对手的嫌疑。报告显示,浏览资讯是用户使用手机浏览器最主要的目的,比例高达63.1%,搜索以34.2%排名第二,查找网址导航以19.9排名第三。

所以,UC、QQ浏览器、百度浏览器头条化是满足用户需求的合理升级,也是手机浏览器行业的发展趋势。尽管手机浏览器行业缺乏创新备受诟病,但目前至少可以看到两大方向:个性化、垂直化。

个性化方面,随着大数据技术发展和使用门槛降低,基于大数据实现精准推荐,让信息更精准连接到人已成为主流,比如手机浏览器厂商已针对信息推送功能、首页信息卡片布局进行优化升级,让用户准确获取最感兴趣的内容。

除了信息精准推送,通过对多平台大数据的分析,可以为用户提供更精准的团购、娱乐、餐饮等生活服务,促进手机浏览器提升跨界能力,有利于增强其流量变现能力,进一步完善市场生态。

垂直化方面,手机浏览器厂商通过与视频、应用商店、页游、文学等高频应用开发者合作,为用户提供高品质的细分服务。报告显示,用户使用手机浏览器阅读小说、下载应用、看视频,占比分别是19.4%、13.1%、12.6%。相比之下,购物、社交则为低频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H5技术走向成熟,Web App或将成为市场主流。可以预见的是,大数据信息推送、H5页面技术兼容、手机页游等细分功能将成为手机浏览器差异化发展的三大重点方向,未来仍有巨大发展空间,并将长期与垂直类App争夺入口优势。

在我看来,创业已进入深水区,移动应用生态面临新一轮的洗牌,低频、没有核心竞争力的应用将率先淘汰,也不乏兼并重组,多功能、平台级应用成为幸存者,包括手机浏览器,这也是其从普通上网工具重新进化为超级App的大好时机。所以,我看好手机浏览器的发展前景,你觉得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