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夫物”还是“天物”?何谓“知常”?,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知命日常是什么意思?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知命日常是什么意思(62.夫物还是)

知命日常是什么意思

62. “夫物”还是“天物”?何谓“知常”?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夫物芸芸”的“夫物”原文有分歧,这是河上公、王弼本和通行本。傅奕本是“凡物”,帛书本为“天物”,竹简本则作“天道”,相差更远。是“夫物芸芸”还是“天物芸芸”?先看古人的注解:

河上公章句:“‘夫物芸芸’,芸芸者,华叶盛也。‘各复归其根’,言万物无不枯落,各复反其根而更生也。‘归根曰静’,静谓根也。根安静柔弱,谦卑处下,故不复死也。‘是谓复命’,言安静者是为复还性命,使不死也。‘复命曰常’,复命使不死,乃道之所常行也。‘知常曰明’,能知道之所常行,则为明。‘不知常,妄作,凶’不知道之所常行,妄作巧诈,则失神明,故凶也。”他仍然是说植物的生命过程,叶落归根,生命复始。

王弼注:“各反其所始也。归根则静,故曰静。静则复命,故曰复命也。复命则得性命之常,故曰常也。常之为物,不偏不彰,无皦昧之状,温凉之象,故曰‘知常曰明’也。唯此复,乃能包通万物,无所不容。失此以往,则邪入乎分,则物离其分,故不知常,则妄作凶也。”“夫物芸芸”未作解释。看现代名人的说法:

余秋雨翻译:“万物纷纭,终究会返归自身根本。归根就会安静,归根就是‘复命’,‘命’就是本性。‘复命’就会知常,知常就会心明。不知常而异动,那就会遭凶。”(余秋雨:《老子通释》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1年,第53页。)“夫物芸芸”译为“万物纷纭”。

陈鼓应今译:“万物纷纷芸芸,各自返回到它的本源。返回本源叫做静,静叫做回归本原。回归本原是永恒的规律,认识永恒的规律叫做明。不认识永恒的规律,轻举妄动就会出乱子。”(陈鼓应:《老子今注今译》 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139页。)“夫物芸芸”译为“万物纷纷芸芸”。

刘笑敢认为:“帛书本‘天物’或因字形相近而误为‘夫物’,很容易理解,但竹简本之‘天道’如何变成帛书本之‘天物’则颇为费解,或为有意改之。”(刘笑敢:《老子古今》上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第201页。)

说“天”可能是“夫”的误字。这种说法在隶书出现之前是不大可能的,因为它们根本不像,字形区别较大。隶书的“天”和“夫”字形差别就少了,就是那么一点出头。但根据出土简牍,隶书始创于秦,成熟于汉,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说。老子不可能写隶书,如果有错的话,也是后人抄写的错误。

那么,“天物芸芸”是否说得通呢?“夫物芸芸”也就是“物芸芸”,夫是文言发语词,无意义。“物芸芸”不能理解为“万物芸芸”。因为,万物芸芸与芸芸众生差不多,泛指人类和一切动物。“芸芸”,河上公说是华美而茂盛的叶子,王弼没说,但叙述的内容是植物,只有植物才能复根。“芸芸”也不能翻译成“纷纭”或“纷纷芸芸”,比如众说纷纭那是一种多而混杂的局面,与原文语境不符。芸,是一种香草。《淮南子·王说》:“芸草可以死复生。”与“各复归其根”才相符。

“天物”按现代汉语解释是泛指自然界鸟兽草木等物。“天物”两字很早就出现了。成语暴殄天物就出自《尚书·武成》:“今商王无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 意思是,如今商王惨无人道,残害灭绝万物,伤害虐待老百姓。《商君书》有:“夫弃天物、遂民淫者,世主之务过也。”“天物”意同万物,所以,“天物芸芸”不妥,还是“夫物芸芸”恰当。那么往下翻译就是:

“各复归其根”,芸芸芳草,不管各自怎样变化,最终都要各自复归其根本,或曰落叶归根。中国人特别讲究这一点,俗话说,“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结果一样,长短不同。

“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归根就叫做静止也就是安息,安息便是复归了生命,一个生命过程终止了。

“复命曰常,知常曰明”,复归生命就是常规,不可避免的自然规律。知道了生命的自然规律,心灵便明白敞亮了,也就明察了“道”。第五十章开头一句就是:“出生入死。”意思是说,人从出生就走向死亡,这是千古不变的铁律。

“不知常,妄作,凶”,不知道这个生死永恒的规律,以为自己刀枪不入不怕死,胆大妄为,惹是生非,结果就是“凶”,凶险随之而来,不是死就是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