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常 桦
巴赫的作品属于复调音乐,复调是音乐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类别,学习复调可以锻炼学生的条理性,尤其能够增强孩子们的理性分析能力,明白每个乐句之间,或各个声部层次之间的逻辑关系。《创意曲集》包含了15首二部和15首三部,其中的“三部”顾名思义就是三个声部的意思,乐曲的音乐结构比较复杂,在弹奏时需要平衡好三声部之间的关系,既有理性的控制又有感性的表达。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关键的步骤来入手。
奏法 这是一首歌唱性的作品,触键需要慢下键。在练习时,我们可以先分手练习,左手、右手各自分开体会慢下键的触觉,然后再合手慢练,继续检查是否能保持慢下键的感觉,动作不要走样。其次,还可以分声部来练习,分开弹奏高声部、中声部和低声部,特别是中声部,它的旋律线条经常被忽略,要通过练习来听清楚。在分声部练习时,仍然要将慢下键的动作控制好,巩固正确的发声。
主题动机 通常创意曲都有一个比较明确的主题旋律,让人一目了然,然后再将主旋律模仿、转调或进行各种变化。而这首作品却比较特殊,它并没有一个完整的、明确的主旋律,而是采用了一个固定的主题动机
,这个短小的动机一直贯穿全曲,在弹奏时需要略微突出一些。
分句 学习复调作品十分不易,每首作品中的结构都非常复杂,刚开始练习时很难马上理出头绪,因此我们可以先分句,一句一句来弄清楚。这首作品中句子的长度基本都差不多,当中的句头、句尾都是我们辨别句子的标志,有些句头非常清晰,有些则不太明确,需要演奏者根据音乐来进行综合判断。全曲共有十个乐句,大致的分句如下。
1. 第1至8小节,右手明确地结束在第8小节,有强烈的收尾感(见例1)。
例1 第1 至8 小节
2. 第8至16小节,我们可以根据音符的高低错落来安排表情,既要注意突出主题动机,又要注意句子的整体大方向(见例2)。
例2 第8 至16 小节
3. 第17至23小节,乐句采用了模进下行,弹奏时要注意一层比一层渐弱,层次分明,而每一层当中的音不要起伏,不要小表情(见例3)。
例3 第17 至23 小节
4. 第24至29小节,乐句中左手有一条完整的旋律线(中声部),在前后的音乐中很少有这样完整的长线条,因此它可以适当突出,和其他音乐形成对比(见例4)。
例4 第24 至29 小节
5. 第30至36小节,短短的几小节有多次转调,直到最后第35小节出现强烈的收尾感,调性停顿在d小调(见例5)。
例5 第30 至36 小节
6. 第36至41小节,左手有完整的线条,以模进的形态向上发展,弹奏时要有层层递进的感觉,并渐强(见例6)。
例6 第36 至41 小节
7. 第41至47小节,乐句采用模进下行,其中低声部(左手)是一条稳定的、完整的音阶,而高声部和中声部则运用对位手法来变化旋律,旋律在两个声部交叉出现,它先出现在高声部(右手),然后换成中声部(左手倒影模仿)继续下行(见例7)。
例7 第41 至47 小节
8. 第48至57小节,乐句采用“对话”的形式,旋律在不同声部间对话,同时还要进行“模进下行”,弹奏时应该根据发展的方向来变化强弱(见例8)。
例8 第48 至57 小节
9. 第57至64小节,这个乐句比较长,句尾的和声不稳定,没有解决,音乐语气向上扬,使句尾形成悬念,然后再引出全曲最后一个乐句(见例9)。
例9 第57 至64 小节
10. 第65至结束,这是最后一个乐句,它和开头的乐句一模一样,形成首尾呼应,使听觉上有稳定、安定的感觉(见例10)。
例10 第65 至结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