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日,太阳到达黄经315度,是丁酉年立春,24节气的第一个节令。大家看日历表,可能发丁酉年将有两次立春,一年有两次立春是每17年中才出现7次的少见事。

春季是调理养生的好时候(一年之计在于春)(1)

立春又称“打春”,为春季开始。滇中楚雄民间有“春牛放个屁,一天暖一节”的农谚,指立春节令开始,万物复苏,是大寒节令后,寒极生热、阳气生发的节令。

立春养生需要疏郁畅达情怀,以达精神愉悦;多捂适暖避寒,严防倒春寒,以减少风寒邪袭而少受凉,避免春温之患;辨证施膳,补益气血盛衰,以调整阴阳偏颇。从而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春季是调理养生的好时候(一年之计在于春)(2)

精神调养

关键在于调畅情志,戒暴怒,忌忧郁,疏畅情怀,心胸开阔,以乐观向上的心境,达到保持心情愉悦的状态。可以通过踏春、郊游、野炊等活动,把胸怀开阔在大自然中,充分利用春天的时光,疏郁情怀,以春季大自然“发陈”之机,借阳气上升,万物萌生,人体新陈代谢旺盛之时,使春阳之气得以宣达,气机运行流利。

起居调摄

立春节令养生要把慎起居作为重要方面,关注气候变化,了解气象预报信息,适当更衣适暖凉。春季气候变化较大,天气乍寒乍暖,人体腠理变得疏松,对寒邪抵抗能力减弱,初春时节不宜顿去棉服,年老体弱者换装尤当谨慎,宁肯多捂,不可骤减而伤身。《千金要方》主张春时衣着宜“下厚上薄”,《老老恒言》亦云:“春冻半泮,下体宁过于暖,上体无妨略减,所以养阳之生气”。当夜卧早起,免冠披发,多参加室外活动,克服倦懒思眠状态,使精神情志与大自然相适应,身心和谐,精力充沛。

春季是调理养生的好时候(一年之计在于春)(3)

防病保健

春季养生要顺应节令防病保健,立春系初春天气由寒转暖,各种致病细菌、病毒随之生长繁殖,温热毒邪开始活动。为避免春季疾病发生,要注意消灭传染源,或者做好预防措施,常开窗使室内空气流通,保持空气清新,加强锻炼而提高机体防御能力。

立春节令刚进入春天,皮肤毛孔疏松,容易受风寒外邪侵袭而感冒或咳嗽,小孩子也应适时注意接受预防接种。另外,还要注意口鼻保健,阻断温邪上受犯肺的通路。处于滇中干旱区的民众,要注意防燥保湿。比如易鼻衄者,当注意护理鼻腔,经常作些保湿自我护理等,可以先用棉签沾水清洗鼻腔,然后在鼻腔内适当涂些眼药膏或者软膏,以防止鼻腔干燥而损伤络脉致鼻衄。

立春之季,情绪易于忧郁,也是情志类疾病多发期,特别是精神分裂等精神性疾病处于多发期,需要顺应自然法则,调养身心,保持心情愉快。若有家族史,或者体质偏颇者,可适当注意精神卫生,关注心理健康,必要时寻求心理、精神治疗。

饮食药膳

立春节令养生,按辨证施膳之旨,以“升补”为主,通过饮食药膳调养。

春季是调理养生的好时候(一年之计在于春)(4)

枸杞黄精粥

做法:枸杞子30克、黄精粉30克、粳米100克,粳米熬成粥,起锅前加入洗净的枸杞子、黄精粉,再煮几分钟即成。

功效:以益肾养精、平肝明目,适于肝肾不足而腰膝酸软、阳痿、早泄、遗精、目视物昏花、头晕、阴血不足者,脾虚泄泻者当忌用。

春季是调理养生的好时候(一年之计在于春)(5)

葛根粥

做法:葛根30克、粳米100克,葛根洗净去皮切块,与粳米同煮成粥,亦可葛根粉配以米粉调成稀糊浆服用。

功效:以解肌退热、生津、清胃热,适于外感风热表证出现头痛、发热、无汗、项强等及胃热口渴、消渴者。对治疗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突发性耳聋的防治作用,表虚多汗者忌用。

春季是调理养生的好时候(一年之计在于春)(6)

泥鳅炖豆腐

做法:泥鳅500克,豆腐250克,盐、姜、蒜等调料适量,烹制而成

功效:达清热利湿、补中益气、解毒之功,适于脾胃气虚之纳呆、神疲乏力,湿热所致之湿热黄疸、小便不利,产后阴亏少乳,受酒毒和硫磺毒之害者。

春季是调理养生的好时候(一年之计在于春)(7)

首乌肝片

做法:首乌液30毫升,鲜猪肝300克,木耳30克,加绍酒等调料炒制而成

功效:以补肝肾、益精血、乌发明目,适于肝肾不足、精血亏虚而腰膝酸软、视物昏花、头晕目朦者。

春季是调理养生的好时候(一年之计在于春)(8)

泡脚养生

立春节令养生,如若郊游爬山,或者适度运动者,不妨关注足疗,以泡脚方式助阳益气也是很好的,可根据身体状况选择相应泡脚养生方。如可就地取材,选用透骨草、海风藤、侧柏叶、九里光、柳条、桑条、生姜各适量,切碎,煎水后,取药液适温泡脚,或趁热气先熏,至适温后泡脚半小时,每晚泡一次。是润泽双足,调整汗液,疏通足部经络,达到足舒适而助眠效果的养生好方法,也是立春节令辨证养生好方法。

立春养生仍需要根据体质辨证施养,调养体质阴阳气血盛衰,使之阴平阳秘。立春养生的重点在于顾护阳气,辨证施膳或者生活调养也不离这一原则。

作者简介

春季是调理养生的好时候(一年之计在于春)(9)

周能汉:云南省南华县人,执业医师、二级婚姻家庭咨询师、出版中级职称(编辑)。从事过卫生防疫、卫生行政管理、中医临床,方志编修等多个职业,爱好广泛,尤喜中医、文学、科普。曾发表论文、文章100余篇。现热衷于研究中医及彝族医药,养生有心得,拜师云南省名中医王敏主任医师,跟师业余临证学习三年。拜师资深彝医药专家王正坤主任药师当门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