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校场范围(为什么是大校场)(1)

一千八百多年前,诸葛亮登石头城,睹秣陵山阜,发出“钟山龙盘,石头虎踞,此乃帝王之宅”的感慨,这怕是南京有史以来“含金量”最高的宣传语,被“安利”的孙权在此筑起都城,并取名为“建业”。

三面环山,一条天堑穿城而过,特殊的地形决定了南京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诸葛亮说南京是“龙盘虎踞”之时,如今南京的整个河西尚在长江水底。

时光荏苒,江河不废。

千百年来,长江南京段明显收窄,城市格局大为改观;本世纪的前20年,南京城急速扩容,主城面积超越史上两千年。但这些改变,都没有改变南京相对狭窄的主城地貌。

用上帝视角俯视,南京的核心老城 河西新城 江北核心区,正在加速融合;被汤山、紫金山、江宁三山切割分开的紫东新区与江宁主城,则分别向东、向南延伸——这三部分主城呈现出“Y”字型的南京主城形状

大校场范围(为什么是大校场)(2)

▲示意图 仅供参考

大校场,正是南京“Y”型主城的地理中心。主城的地理中心,至今反而是一片空地。这看上去有些不可思议,却是不争的事实。

1除却历史原因,我们发现,大校场本身虽然隶属秦淮区,但其所在的大区域,恰是秦淮区、江宁区、雨花台区交汇处,甚至不算太远的东北麒麟板块方向,还有玄武区与栖霞区的犬牙呲互。

长期以来,区域的发展不平衡和条块分割,造成了南京城东南的割裂。江宁主城和紫东新区的开发区域,与核心老城拉开了距离,但最靠近核心老城的地方(麒麟、青龙山)却发展相对滞后。

体现在交通上,你会发现,南京虽然用应天大街、绕城公路、绕越公路、宁杭高速等构建了“Y”型主城之间的快速通道,但在公共交通上却因为大校场的缺位,造成区域之间互通的短板。

一切的症结都指向大校场。

历史的车轮向前。自从大校场的发展被正式提上日程,我们就可以乐观预见到未来:大校场引擎发动,带动和辐射麒麟、青龙山,最终让南京“Y”型中心区域趋向融合

大校场太重要了。所以我们要理解,为什么机场搬迁后已经两年,东南大学段进院士领衔的大校场城市规划设计方案,都没有揭开面纱。

慢工出细活,这不妨碍我们不妨从轨道交通布局上,窥见大校场的野心,进而侧面论证南京“Y”主城的判断。

大校场稠密的地铁布局当中,你只需要抓住两条,就能提纲挈领:天蓝色的5号线和红色的10号线

大校场范围(为什么是大校场)(3)

▲示意图

5号线串联核心老城与江宁主城,10号线串联河西新城、江北核心区与紫东新区。

通过这两条地铁线路,南京的“Y”型主城被割裂开的三块区域,终于由轨道实现互通。而三块区域的交汇点,就在大校场。具体地说,就在5号线和10号线交汇的大校场站。

如此重要的地理位置与交通意义,也决定了以大校场站为核心的大校场片区,须责无旁贷地担起南京主城地理中心的重任。从目前官方透露出的大校场规划信息里,我们认为,大校场还将兼具两大看点:

1.南京城东南的公共服务“中心”;

2.融合南京历史文化厚度与现代化城市建设高度的“新名片”

2

近20年来,南京城市公共服务功能资源的倾斜地有目共睹:河西新城与江北新区

江东中路上的奥体中心与南京市政服务中心,河西南的双子塔、步行桥,被“偏爱”得太明显;接棒河西新城的是江北新区:青奥体育公园、江北市民中心、美术馆……一座座城市公建新地标如火如荼。

与河西和江北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南京城东南城市公共服务功能的分散与偏弱,无论是紫东新区还是江宁主城,目前的公共服务设施都远远无法与河西和江北抗衡。从目前的规划看,大校场片区的出现将改观这个现状。

大校场范围(为什么是大校场)(4)

▲示意图

以机场跑道为中心,最核心的“一环”以文化、公园等公建配套为主,包括南京博物馆故宫馆、江苏省文化艺术中心和神机营公园

南京市博物院故宫馆,是全国第三座博物院,地上建筑面积约10万㎡,以展陈故宫南迁文物为主线;江苏省文化艺术中心则以时尚新媒体产业为主导,打造南京首个时尚传媒类企业总部聚集区。

稍往外的“二环”有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新馆、中芬经贸文化合作交流中心、南京市不动产档案馆等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新馆的前身是“国民党中央党史史料陈列馆”,内容涉及近百年内各个历史阶段的重大事件和人物,将成为一座极富历史特色的中央级国家档案馆,成功预定南京的文化新名片;中芬经贸文化合作交流中心,建成后将成为低碳生态技术展示的窗口和中芬合作交流的重要平台,给南部新城增添更多国际化。

“三环”的重头戏,是医疗配套、教育资源与全民健身中心。

大校场范围(为什么是大校场)(5)

▲南部新城医疗中心 来源:网络

大明路东、响水河西的南部新城医疗中心,已在2018年年底投入使用,包括门诊楼、急诊楼、医技楼、病房楼、科研行政综合楼、地下停车场等。隔壁的G63地块,被已经在康养上证明了自己的银城拿下,定位国际医疗健康城。

南京外国语学校,涵盖初中部、国内高中部、国际高中部。注意,这是“南外本部新校区”,新校区将建有国内高中 AB 组团和国际高中,预计在2022年完成交付。隔壁的全民健身中心,包括容纳约2500座位的体育馆、球类馆、游泳馆等。

如此多体量的市级、省级与国家级配套由内而外地“安插”在大校场片区,正是南京对主城东南的“补偿”。未来,无论是紫东还是江宁居民,都可以便捷地来到大校场,享受公共配套服务。城东南公建配套的薄弱短板,就这样被巧妙地在大校场弥补了。

3

如果只是“塞满”各种高大上的城市公建服务,那大校场片区与河西新城、江北新区又有何区别?与这两座纯粹的新城相比,大校园场有着其独特的历史厚度。

叶兆言在《南京传》说:南京的城市历史,应该是从三国时代的东吴开始的。211年孙权将治所迁往南京,“就像在秣陵栽下了一株小树苗”,此后一千八百多年的南京经历了三个高光时刻:

1.0高光时刻:以吴大帝孙权建都为起点,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均相继在此建都。

2.0高光时刻: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应天为京师。明代中叶,南京城人口达120万,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首都。整个明朝,南京一直是南方乃至全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为南京留下了引以为傲的明城墙、明故宫等文化古迹。3.0高光时刻:是民国时期,以1927-1937年这10年为甚,是南京的“黄金十年”,进行大规模的首都建设,为现代城市发展打下基础。到1937年的鼎盛时期,南京的城市人口增加到100万以上,为中国六大城市之一。

现在,1.0高光时刻的金粉盛况寄希思于灯光桨影的秦淮河,而明朝与民国的城市风貌与文化遗存,为南京增添了浓墨重彩的历史厚重感,大校场片区便叠加了这两个高光时代的历史厚重感

大校场的原为“大教场”,是明朝练兵、训马、检阅与比武的专门场所。1929年,飞机引擎声响彻在大校场的上空,在此后86年里,大校场居民的头顶回响着飞机引擎声。2003年,大校场机场宣布启动搬迁,直到2015年六合军南京新机场建成投运,大校场机场终于“安静”。

飞机的轰鸣声已不在,但机场跑道、宋美龄候机楼等建筑仍矗立于此。扼守着南京城东南中心地带的大校场,不该成为主城“孤岛”,机场跑道也不该“沉默”,在规划里,机场跑道有了新的名字:RUNWAY PARK,大校场机场跑道公园

在这条全长约2.6公里的机场跑道公园,宋美龄候机楼、老航运楼、瞭望塔、机窝、油库、大件库、七桥瓮等历史文化资源都会进行保留与展示,成为文化客厅的重要元素,与现代化城市建设的元素和谐共存,构建一幅兼具历史厚重感与现代城市发展高度的“文化客厅”。

大校场范围(为什么是大校场)(6)

▲效果图

在机场跑道的两侧,除了前面提及的城市公建配套外,还规划了商办建筑、开放街区、下沉广场、混合街区等。最“高调”当属400米高的城市地标,将依托滨水资源和超高层甲级办公,打造新型文体服务企业集群

大校场范围(为什么是大校场)(7)

▲效果图

机场跑道公园还具有“开放式街区城市”的特色,不准许车辆通行,并要求两侧地块不得在跑道一侧设置围墙,建筑近地层应设计透明界面,并鼓励采用个性化、多样化的设计,如露台、架空、室外台阶、屋顶花园等,塑造建筑近地层建筑界面的趣味性与韵律感,增强建筑内部人群与跑道视觉与活动的互动关系。

如此设计的好处很明显。举个例子,在新街口逛街的你,多半有类似经历:逛完了德基,想去对面的大洋转转,最“便捷”的选择是穿越长长的地下通道,如此设计割裂了各大商场之间的关联性;类似的案例还有元通地铁站,方向感不好的人需要多花上三五分钟来“绕路”。

但在RUNWAY PARK散步的人,可随心散漫地“逛街”,没有围墙阻拦,通过玻璃橱窗就能选择你感兴趣的店,真正地随心所欲地逛街、购物。

大校场范围(为什么是大校场)(8)

▲示意图

在寸土寸金的大校场片区,规划师还“奢侈”地对标上海世博会此前的留白地与杭州G20峰会的留白地,在东北侧预留了约2平方公里的留白,保留了更多想象空间。

在一个主城新区域里,既充分保留历史记忆元素,又大胆引入“开放式街区”、“留白地”等等新型城市建设的理念,这在南京绝无仅有。大校场优越的先天条件和独一无二的“地理中心”位置,使其具备了融合“厚度”与“高度”的试验样本条件。

审慎规划、大胆创新,表面上建设推进比南京其他新城要慢,但以大校场憋大招的架势看,更多好戏还在后面。

4

总结南京其他新城建设的经验教训,目前泄露出的资料显示,大校场还将在另一个重要城建上,再次引南京风气之先。那就是:TOD。

今年上半年,大校场的机场跑道两侧的华夏幸福G12地块和金地商置G13地块成交,这两大超级巨无霸综合体都将打造TOD项目。

华夏幸福G12项目,是地铁10号线二期(在建)与地铁5号线(在建)的双地铁上盖,横跨机场主跑道;金地商置G13地块,是地铁10号线二期(在建)与地铁6号线(在建)的双地铁上盖。抢先登场的华夏幸福G12项目,号称打造一座城市级的TOD商业综合体。

南京人对TOD并不陌生。不过这一次,请抛弃脑海中的印象,因为大校场将带来真正的惊喜爆款。以坐落于5号线和10号线交汇点之上的华夏幸福G12项目为例,这个TOD将迥异于南京其他任何一个。

第一,TOD与地铁的共生。在G12项目里,在空间功能上产业、居住、商务、消费连接为一体,通过商业街区、地铁站、跑道公园的高效速连,实现最大TOD化。

大校场范围(为什么是大校场)(9)

▲效果图

购物中心与地铁共建,预计2024年开业,实现地铁与购物中心的“0距离感”。

未来,从地铁5号线和10号线的换乘站去购物中心,可真正地铁直达,出了地铁站、通过景观下沉广场直接达到购物中心,拒绝爬楼梯的“尴尬”。毕竟,对脚蹬尖头细高跟鞋的优雅女士来说,少走一步、少爬一阶楼梯,也是极好的。

此外,G12项目购物中心还将通过空间连廊通往隔壁的南京博物馆故宫馆。

在南京其他TOD里,地铁与商业可谓“泾渭分明”;而在大校场G12里,地铁与商业仿佛共同生长在一起。地铁与TOD的共生,给规划和建设带来了几何级增长的难度,但却是世界诸多超级大城市共同的选择,因为这给人带来的消费愉悦体验,可能也是几何级上升的。

第二,业态的丰富化。但是从体量上看,总建面约96万方的G12地块,就值得期待和想象了。如此近百万方的体量,实为少有,更何况是在如此中心的地段。

在产业新城运营商轻车熟路的华夏幸福,令人“哇哦”的代表作并不少。武汉长江主轴约160万方的武汉长江中心,涵盖400米写字楼超塔、总部级滨江写字楼、时尚购物中心、高端住宅公寓等多重业态,要再造“武汉世界封面”;北京的平安幸福中心,是“轻资产”模式首个落地代表作,包含约150米和200米的超甲级写字楼、独栋办公和“幸福汇”精品购物中心。

那么,在大校场核心片,G12将打造怎样的产品来匹配大校场核心片?资料显示,项目总投资约105亿元,覆盖购物中心、甲级办公与精品住宅。其中纯商办总体量超40万方,包括约25万方的商业综合体,是南部新城最大的商业综合体,未来想在这逛街的亲,建议多锻炼身体哦。

出让伊始,G12地块就要求商业地块将配置≥2000㎡的艺术馆、≥5000㎡的电影院、≥1000㎡的剧院以及1家金融总部企业,据说写字楼有望引入华夏幸福南方总部。

大校场范围(为什么是大校场)(10)

▲示意图

日前,住宅组团定名为“文渊府”,寓意兼具南京的历史人文气质与风情。G分区规划已出,共包括8栋住宅,主力面积约100-170㎡,值得期待的小彩蛋,在G地块旁边有一块小学用地。

从未有南京其他新城,如同姗姗来迟的大校场,让我们如此期待。原来,这座新城要熨平南京主城发展的不平衡,城市建设上要“念及过往、开辟未来”,诸多大胆创新只为许下更加美好的南京城……好的,大校场,你慢一点无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