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强则国家强,少年娘则国家娘。

中国男性正在走向娘化

女生整治娘炮(我不要娘炮孩子)(1)

什么时候开始,中国的“阴柔之风”甚嚣尘上,甚至成为另一种“社会流行色”。

满屏都是剥了壳一样嫩白无暇的小鲜肉,现实中的男人面对危急却在不断退却和躲避,人们都在不断地追问:中国男人的血性去哪儿了?

女生整治娘炮(我不要娘炮孩子)(2)

身为一个男人却像女人一样胭脂花粉,打耳洞,擦口红,描眼眉眼线,割双眼,穿紧身裤,舞骚弄姿,在各类电视传媒娱乐节目上卖弄风骚,污染别人的眼球和纯洁的心灵,你们这TM是有多么恨上帝啊。

女生整治娘炮(我不要娘炮孩子)(3)

就是这样的娘炮,微博上一张付费查看的自拍照一夜之间就收到了480万的查看费,可见每一个这类娘炮的背后,都是成千上万个脑残。看春晚,也是这种倾向,自带流量的小鲜肉越来越多,而德艺双馨的老戏骨面孔越来越少。男明星如此,其他中国男孩子也纷纷效仿。

这股阴柔风早就蔓延到青少年身上,在这些未来8、9点钟的太阳身上,几乎看不到万丈光芒的迹象。

追求个性没什么不好,但是如果整个社会都去追捧女性化男星,绝大部分男孩子都去为追求“柔弱美”,国家将变成什么样子?

女生整治娘炮(我不要娘炮孩子)(4)

《真正男子汉》里教官谢添的“教官语录”瞬间在网络上走红:

“养兵一日,用兵一时!”

“敌人不会因为你是新兵而不打你,我不会因为你们是新兵而不练你!”

“军人该讲究的时候要讲究,不该讲究的时候不要讲究!”

教官对几位新兵的训导之词,听得观众热血沸腾,“当今社会就是需要这样的阳刚之气”。

硬汉故事片《战狼》的逆袭也印证着社会对血性男人的心理需求。

它的魅力究竟何在?

从导演及主演吴京的一句话似乎能寻到答案:“现在的大银幕,阴柔之风太盛了,可现实并不是男人越来越‘娘’,女人越来越‘汉子’。”

与靠“颜值”支撑门面的作品不同,无论是电影《战狼》还是综艺节目《真正男子汉》,一亮相就带着一股阳刚之气,以至于很多人都因《真正男子汉》怀念起了多年前的电视剧《士兵突击》。

中国人从来没有像如今这样渴望“血性回归”。

这是家庭和社会合力引导下的结果。如果不改,一旦“娘炮”成为主流,就会吞噬掉这个民族的血性。

女生整治娘炮(我不要娘炮孩子)(5)

男性还在,但,男人呢?

是男人,就该有的男人的荷尔蒙,有男人的骨气和血性。我们的孩子现在祖国的花朵,但不能是温室的花朵,不经风雨,将来他们小到撑起一个家扛起一个家族,大到捍卫民族尊严保卫国家,肩负重任。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孩子健康快乐成长,不是每个孩子都需要当兵打仗,但如果有战事需要,他们也有健壮的体魄去承担起这份责任,有家国天下的情怀和胸襟。而不是只能靠哗众取宠,矫揉造作,乃至是作秀来为自己刷一波存在感,甚至以此为生找到自己存在的意义。这种病态的心理能否从这一代儿童少年乃至青少年开始矫正,我们的家长父母能否除了让孩子上兴趣班培训班外多让孩子参加体能锻炼培训,变阳刚一点,身体素质强一点,心理素质高一点,对社会进步来说我们就贡献很大了。

著名的青少年心理研究师李玫瑾教授曾说过男孩子精力旺盛就应该多出去消耗一下全身的能量更有助于他静下来思考,静能生慧。

女生整治娘炮(我不要娘炮孩子)(6)

我们呼唤血性,寻找血性,也是期待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能够得以重塑,期待中华男儿血性依旧,硬汉早日归来。

女生整治娘炮(我不要娘炮孩子)(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