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在海南吃了啥 苏东坡当年带货(1)

今年双十一的直播带货当之无愧成为电商界最亮的风景线。直播流行多年,在和电商相遇之后,才碰撞出了火花,不断创造新记录。直播带货无非是对着镜头卖力吆喝要推销的产品,驱动屏幕前的观众下单购买,此情此景与撂地练摊儿的也没什么区别。对比之下,古人们就要雅致得多,大多以诗词歌赋为依托,涵养着后世。看看苏东坡当年是如何经意或不经意间给海南带货的。

公元1097年,花甲之年的苏东坡被贬海南儋州。苏东坡在海南只有短短的三年时间,但是在这三年时间里,他调整内心,超越自我,饱览了海南的风土民情,写下几百篇诗文。他写海南的地理:四州环,百峒蟠,山山水水月半弯;他写海南的动物:蛇鼠蛙,五色雀,静看月窗蜥蜴盘;他记海南的植物药物:写果果,燎沉香,花花草草千金方;他记海南的衣食:四坛酒,一桌饭,吉贝衣衫椰子冠;他写海南的人民:黎子云,春梦婆,读书二郎声朗朗……可以说,苏东坡的海南书写的广度、深度、温度在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在苏东坡对海南的书写中,相当一部分就是“东坡带货”。

一、“带货”海南美食

1、生蚝

生蚝是海南人喜闻乐见的海鲜。儋州的海滨有不少生蚝,当地的热心民众看到东坡父子衣食不丰,就给东坡送了一些生蚝,东坡开始还不习惯吃生蚝的味道,吃了几次后觉得这生蚝入口滑嫩,味道还相当鲜美,于是,东坡不满足于单纯地蒸生蚝吃、煮生蚝吃,开始研究怎么弄更好吃。剖开生蚝壳,把鲜嫩的生蚝肉取出来,嗯,如果加点酒进去煮煮吃会怎么样?……东坡吃了鲜美可口的生蚝后,热情洋溢地著文写诗:“己卯冬至前二日,海蛮献蚝。剖之,肉与浆入水,与酒并煮,食之甚美,未始有也。……”苏东坡当即给儿子修书一封:“东坡在海南,食蚝而美,贻书叔党曰:无令中朝士大夫知,恐争谋南徒,以分此味。使士大夫而乐南徒,则忌公者不令公此行矣。”

苏东坡在海南吃了啥 苏东坡当年带货(2)

苏东坡在海南吃了啥 苏东坡当年带货(3)

苏东坡在海南吃了啥 苏东坡当年带货(4)

2、玉糁羹

宋时的海南不产大米,全靠海运为济,“北船不到米如珠”,平日吃不上大米,东坡却能吃上似乎比大米还好吃的“玉糁羹”。因为粮食不能自给,当地的百姓更多是食用薯米(即薯类切碎成粒)、山芋等充饥。儿子苏过为了改善父亲的生活,突发奇想,将当地人充饥的山芋糁烹制成羹。东坡喝后赞不绝口,在诗文里写道:“过子忽出新意,以山芋作玉糁羹,色香味皆奇绝。天上酥酡则不知,人间绝无此味也”。这道令他喜出望外的美食创意,还因儿子的孝心,被他称赞:“香似龙涎仍酽白,味如牛奶更全新。莫将南海金齑脍,轻比东坡玉糁羹。”

苏东坡在海南吃了啥 苏东坡当年带货(5)

苏东坡在海南吃了啥 苏东坡当年带货(6)

3、东坡饼

相传,苏东坡贬海南儋州,邻居有位经营环饼的阿婆生意不好,阿婆知道新来的这位先生是个名满天下的大文豪,就不时把香酥的环饼送给苏东坡吃。苏东坡就挥笔写下一首七绝《寒具》作为报答:“纤手搓来玉色匀,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睡知轻重,压扁佳人缠臂金。”阿婆悬挂于店中,引得往来之人争相购买阿婆的环饼,于是乎,这环饼门店便门庭若市了。这种饼也被大家传为“东坡饼”了。

苏东坡在海南吃了啥 苏东坡当年带货(7)

苏东坡在海南吃了啥 苏东坡当年带货(8)

4、清补凉

苏东坡流放海南期间,品尝过当地百姓制作的椰奶清补凉后极为称叹,当场盛赞:“椰树之上采琼浆,捧来一碗白玉香。”此后,苏东坡在琼期间每日必食一碗,堪称东坡最爱!随着历史的推移,食材的丰富多样,清补凉也丰富了其样式。现在海南清补凉有椰奶清补凉、椰水清补凉、红糖水清补凉等多种。

苏东坡在海南吃了啥 苏东坡当年带货(9)

苏东坡在海南吃了啥 苏东坡当年带货(10)

二、“带货”海南美景

唐时名相、改革家杨炎被贬儋州的时候,曾经留下了这样的诗句:“一去一万里,千之千不还。崖州在何处,生度鬼门关。”但是等到苏东坡来到这里的时候,却发现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可怕。而且这里的景色也是之前的苏东坡都没有见过的。苏东坡《减字木兰花》:“春牛春杖,无限风光来海上。使丐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东坡在这首44字的词中竟反复用了 7 个 “春”字,可以看得出当时的苏东坡真的是如沐春风一般,在海南的春风美景当中陶醉得忘乎所以。苏东坡真的是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以至于到最后离开惠州赴琼途中,还写出了“他年谁作舆地志,海南万里真吾乡”的诗句。

苏东坡在海南吃了啥 苏东坡当年带货(11)

苏东坡在海南吃了啥 苏东坡当年带货(12)

三、“带货”海南物产

1、木棉花

有一次,苏东坡携酒去找诸生员饮酒,结果大家都出去了,唯只有年老的符秀才在,符秀才名盖,海南儋州人,是一位安贫乐道的长者。于是他们便一同饮酒至醉,因而做诗。这首诗跋记是这样写的:《海南人不作寒食,而以上巳上冢,予携一瓢酒,寻诸生皆出矣。独老符秀才在,因与饮至醉,符盖,儋人之安贫守静者也》。诗曰:“老鸦衔肉纸飞灰,万里家山安在哉。苍耳林中太白过,鹿门山下德公回。管宁投老终归去,王式当年本不来。记取城南上巳日,木棉花落刺桐开。”

木棉树,作为海南岛最古老的树种,可谓是树形挺拔、木中豪杰。它木质坚韧,花开时火红热烈无需丝毫绿叶的衬托,花瓣的颜色红得犹如壮士的风骨,色彩就像英雄的鲜血染红了树梢,因此,海南人民都称它为英雄树!木棉花从冬日艳丽盛开到来年春天,已成为海南岛最美丽的景致。从岛北海口至岛南三亚天涯海角,从东部万宁到西边儋州及昌江,随处可见木棉花盛开美景。其中,犹以昌江王下乡的"春赏木棉红"的最为有名。

苏东坡在海南吃了啥 苏东坡当年带货(13)

苏东坡在海南吃了啥 苏东坡当年带货(14)

苏东坡在海南吃了啥 苏东坡当年带货(15)

苏东坡在海南吃了啥 苏东坡当年带货(16)

2、椰子

椰子对苏东坡来说不仅仅是食物那么简单,苏东坡不仅食椰子,“椰树之上采琼浆,捧来一碗白玉香”,他还头戴“椰子冠”,完全融入了当地民众的日常生活中。他儿子苏过用椰子壳给他制出一种帽子来,怪模怪样的帽子引起了众人的围观。苏东坡在《椰子冠》诗中写道:天教日饮欲全丝,美酒生林不待仪。自漉疏巾邀醉客,更将空壳付冠师。规摹简古人争看,簪导轻安发不知。更著短檐高屋帽,东坡何事不违时。

苏东坡说我来到海南,能够喝树林中有现成的自然之酒——椰浆,连酿酒师都不需要了,这不是上天给予的美意吗?不仅有美酒可饮,现在又冒出个做帽子的工匠来,制出的帽子简古可爱。当地老百姓世世喝着椰子,但从来没有想到椰子壳还能够作帽子,苏老先生突然把椰子冠戴在头上,大家都好奇地争相观看。苏东坡很得意,他一定在想,过儿真不愧为我苏东坡的儿子。他在京城曾把当时流行的帽子加以改造,弄出一种奇异的帽子来,帽筒高,帽檐短,并戴着这种帽子出入于所有场合,不想一下了流行开来,士夫、学者们争相仿效,一时成为风尚,人称“子瞻帽”。最后苏东坡也想起“子瞻帽”来,笑了笑说,我苏东坡什么事情不与时流相违背呢?

苏东坡在海南吃了啥 苏东坡当年带货(17)

苏东坡在海南吃了啥 苏东坡当年带货(18)

苏东坡在海南吃了啥 苏东坡当年带货(19)

苏东坡在海南吃了啥 苏东坡当年带货(20)

3、槟榔

槟榔在海南有特殊的地位,通常作为接待客人、约定婚姻的礼物,苏东坡在《食槟榔》诗中描绘过“北客”初吃槟榔时的惊恐之状——“北客初未谙,劝食俗难阻。中虚畏泄气,始嚼或半吐。”但嚼着嚼着忽觉又有些回甘:“面目太严冷,滋味绝媚妩。”嚼槟榔的第一反应,往往是面红气喘如醉酒一般,苏东坡曾调侃道:“两颊红潮增妩媚,谁知侬是醉槟榔?”。在一次拜访当地朋友时,曾刻画下朋友母亲吃槟榔的场景:“张睢阳生犹骂贼,嚼齿空龈;颜平原死不忘君,握拳透爪”。槟榔其实是“食疗”的绝佳药材,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槟榔与扶留叶合蚌灰嚼之,可辟瘴疠,去胸中恶气。因此,正宗的海南土著吃法,是将新鲜的绿色槟榔果切成片,配以折叠成三角形状、涂上蚌灰或蚶粉的“扶留叶”(俗称萎叶)。

苏东坡在海南吃了啥 苏东坡当年带货(21)

苏东坡在海南吃了啥 苏东坡当年带货(22)

苏东坡在海南吃了啥 苏东坡当年带货(23)

4、荔枝

荔枝是南方的一种水果,海南、广东等地多有种植,唐时杨贵妃就很爱吃荔枝,还因此被讽刺道“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苏东坡在尝过荔枝之后,也迅速被它的美味俘虏了。绍圣二年,苏东坡第一次吃荔枝,作《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枝》一诗来赞美荔枝:“垂黄缀紫烟雨里,特与荔枝为先驱。海山仙人绛罗襦,红纱中单白玉肤。不须更待妃子笑,风骨自是倾城姝。”在这之后,苏东坡又多次写诗表达自己对荔枝的喜爱。其中最著名者,当为《食荔枝二首》其二中的“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此句一出,苏东坡对荔枝近乎痴狂的喜爱,爽朗率直的性情,跃然纸上。在《万历儋州志》中土产一章中记载:“荔枝有红紫青黄数种。”可见海南因其独特的气候而盛产荔枝等热带水果。

苏东坡在海南吃了啥 苏东坡当年带货(24)

苏东坡在海南吃了啥 苏东坡当年带货(25)

四、“带货”海南教育

“载酒堂”是苏东坡开设讲坛、推行文教的重要场所,有效对接中原文化,是海南文明进程的重要标志。走进“载酒堂”大门,便可见苏东坡持卷讲授,好友黎子云认真聆听,而儿子苏过则恭敬地站在一旁的场景。苏东坡开坛讲学之前,海南一直无人在科考中中举,中原地区也一直没有海南人为官。苏东坡通过“载酒堂”,培养了不少令自己满意的当地学子,其中以琼州人姜唐佐为著。苏东坡曾赠半首诗给这位学生:“沧海何曾断地脉,白袍端合破天荒。”老师说,等姜唐佐将来登科之后,再续上全诗。宋元符三年(1100)六月二十日夜,苏东坡告别浮粟泉后渡海北归,此一去,他再也没有机会回儋州。而他的学生姜唐佐果然不负所望,于崇宁二年(1103)中举,成为海南有史以来的第一位举人。后来姜唐佐赴京应会试,曾在汝南拜访苏辙,此时苏东坡已去世,苏辙读了兄长的诗,感慨万分,于是续完此诗,末二句云:“锦衣不日人争看,始信东坡眼力长。”《琼台纪事录》称赞:“宋苏文忠公之谪儋耳,讲学明道,教化日兴,琼州人文之盛,实自公启之。”

苏东坡在海南吃了啥 苏东坡当年带货(26)

苏东坡在海南吃了啥 苏东坡当年带货(27)

苏东坡在海南吃了啥 苏东坡当年带货(28)

苏东坡在海南吃了啥 苏东坡当年带货(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