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北京时间16:00,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官邸召开记者会,宣布自己辞去首相一职,理由是“发现旧疾溃疡性结肠炎复发,为避免个人健康状况影响执政,决定辞去日本首相的职务。”

安倍也有溃疡性结肠炎吗(导致安倍辞职的溃疡性结肠炎到底有多厉害)(1)

这位日本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首相,也是出名的“爱上厕所”的首相,他从17岁患上溃疡性结肠炎,一天会上20次厕所,至今年已50年。

其实,13年前因为溃疡性结肠炎复发,安倍就辞去过一次首相职务。但最后他还是坚持了下来。

这个8年的任期内他一直在和怪病作斗争,在内阁会议上经常会看到他的面色苍白、嗜睡等服药异常现象。

安倍也有溃疡性结肠炎吗(导致安倍辞职的溃疡性结肠炎到底有多厉害)(2)

而且,持续几十年后到溃疡多发时对患者造成的身体痛苦远不及精神痛苦。经常会让人"全身恶臭、排便不受控制"最后甚至到无力去卫生间的地步,尊严受到极大摧残。

有很多老年患者无法释怀这种给其他扶养人带来颇多恶感的症状,选择结束自己生命。

对于很多人来说,并不知道溃疡性结肠炎是什么病,以及这个被称为“绿色癌症”的疾病是如何把安倍“击倒”的?

绿色癌症

顾名思义,溃疡性结肠炎就是结肠(大肠)粘膜上长了溃疡,标准术语是:黏膜的炎症和溃疡形成为病理改变的慢性非特异性的炎症性肠病。

主要症状是:持续性或反复发作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及黏液脓血便,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病变部位多位于直肠和远端结肠,累及结肠黏膜及黏膜下层,病理特点主要是黏膜层的弥漫性炎症改变。有发作期和缓解期,病程长,病情轻重不等,易反复发作。

除了肠道问题,皮疹、肝脏损害、关节炎、脱发、骨质疏松、眼部炎症等症状也可能出现。最让人恐惧的莫过于,溃疡性结肠炎还可能会癌变,病程大于20年的病人发生结肠癌的风险比正常人高了10~15倍。

溃疡性结肠炎,简称UC,和克罗恩病一起被称为“炎症性肠病”,统称IBD,被WHO列为世界难治性疾病。

至今全球医学界并没有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也就是说,能控制爆发期,但不能够被彻底治愈,由于患者需要忍受身心的巨大痛苦,因此被称为“绿色癌症”。

安倍也有溃疡性结肠炎吗(导致安倍辞职的溃疡性结肠炎到底有多厉害)(3)

致病因素

溃疡性结肠炎原本在欧美发达国家更为多见,但最近十多年在我国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患病人数增长了数十倍,已经不再是一个罕见病。

目前病因不明,发病机制也仍不是十分清晰,通过一些临床的观察猜测可能三大因素有关:

第一是遗传因素

第二是肠道微生物因素

第三是不良的生活习惯:比如饮食、吸烟、熬夜、精神心理因素、菌群失调等

溃疡性结肠炎与肠内菌群、自身免疫力有关,饮食习惯的突然改变也可能会致病;基因因素可能具有一定地位,欧美结肠炎患者当中,大约有20%的近亲属都曾有溃疡性结肠炎;心理因素在疾病恶化中具有重要地位。

既然病因不明,治疗也只能盲人摸象,摸索着对症治疗,主要靠药物和手术,然而不能治愈,只能减轻患者痛苦。

不过,现在被确诊的患者还是要比安倍运气好很多,现在的治疗方法和药物要多很多,安倍得溃结近50年,之前没有这么多种类可以控制病情良好的药物,也没有这么多的随访和管理经验。

现在,越来越多的药物能够及时控制炎症活动,可以减少肠道的失功能化(也就是纤维化)和癌变,更可以减少手术比例。

此病最爱年轻人

通常都是年轻人发病高发年龄是15-35岁,比如安倍就是17岁。

安倍也有溃疡性结肠炎吗(导致安倍辞职的溃疡性结肠炎到底有多厉害)(4)

除了青壮年群体外,炎症性肠病也有可能发生在儿童和老人身上,有的人年纪很小就患上了这种疾病,这被认为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也有的人病情发展很慢,直到年迈才表现出症状。

炎症性肠病早发现早治疗非常重要,现在很多病人被确诊时,病情已经很严重了,很多患者甚至出现了肠道穿孔、梗阻、大出血的情况,治疗的难度也会很大,而且溃疡性结肠炎发展久了,癌变的几率会增高。部分病症较轻的早期病人,只需坚持用药就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越早治疗效果越好。

因此,常年腹痛或腹泻者,建议去医院检查。

如何防治

因为此种疾病因人而异,在治疗上请严格遵守医嘱。

此外还可根据致病原因来进行调整防治。

生活方式调摄对防治溃疡性结肠炎很重要。注意休息、合理运动、调畅情志、戒烟戒酒等。

在预防上,可补充益生菌。益生菌是一种活微生物食品补充剂,可通过改善肠道微生物平衡,增强肠屏障功能和改善局部免疫反应,从而对宿主产生有益影响。

关注“爱美、爱笑、爱生活”的正能量生活资讯号---【常笑生活】头条号,小编会定期和大家分享美丽知识、娱乐八卦、生活趣事!传播正能量,天天乐呵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