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很多人把汉字“橘”和“桔”乱用,误导了不少学生,心中总不是滋味。如此的年复一年,大家都这么混用,实在不忍心看下去。今天写这篇文章就彻底地把这“橘”和“桔”弄明白,别再稀里糊涂地用了。

橘为什么这么写(汉字之争橘)(1)

橘和桔,你在混淆使用吗?

“橘”和“桔”不是一个汉字,本质就不同。

“橘”读(jú),而“桔”有两个读音(jié)和(jú)。当“桔”读jú 时,是“橘”的俗体字,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手头字,(就是在民间特别流行,但是不合规范的汉字)。可以说二者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字,“桔”也不是“橘”的简化字,所以将“橘”写成“桔”是错误的。它们虽然都是植物,但本质不同。只是近几十年来人们混着用,混着写,误认为它们是一个汉字。

橘为什么这么写(汉字之争橘)(2)

橘子?还是桔子?用哪一个字才规范?

“橘”:水果;“桔”:中药材

“橘”和“桔”的本意是什么?先看“橘”,它本意指的是橘子树,泛指我们现在吃的水果-橘子。而“桔”(jié)本质是一种可以入药,有祛痰、利咽、排脓等作用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中医中有种药材叫桔梗,就是说的这个汉字“桔”。可以说“桔”最初本质与水果没有丝毫关系。《说文解字》也对此二字进行了非常明了的解释。它说橘,果出江南;而秸,桔梗,中药材。

橘为什么这么写(汉字之争橘)(3)

桔梗,中药材

观察近些年词典对待“桔”读音的变化

从“橘”和“桔”的读音发展历史上看,它们也不是一个汉字。《康熙字典》记录“橘”读jú,而“ 桔”只有一个读音jié,两个字泾渭分明,没有混用。1932年出版的《词源》也标注“桔”只有jié这一个读音。直到1980年的《辞海》中“桔”增加了一个读音(jú)。甚至同时期的《新华字典》《同音字典》《现代汉语词典》也说桔是橘的俗字,或者异体字,但并不是“橘”的本字。上个世纪70-80年代是个节点。

橘为什么这么写(汉字之争橘)(4)

从词典的读音,看汉字的变化

“橘”和“桔”为什么会被混用,有历史原因

此二字为什么会被混用?这和我国的特殊国情有关系,上个世纪我们新中国创立不久,百废待兴,各行各业都要改革创新,汉字也在改革的范围之内。为了简单方便,也有很多繁体字进行了简化。在1977年《第二次简化方案》中确实也将“橘”简化为“桔”,并特别强调:当做用桔梗时,这个汉字也读秸jié。

橘为什么这么写(汉字之争橘)(5)

上个世纪推行的汉字简化方案

《汉字二次简化方案》被叫停,“橘”和“桔”重回自由身

汉字文化几千年下来,并不是随便说说改改就完事了。大家在实施改革中发现汉字二简带来的弊端远远大于好处。在1986年国家又废除了之前的《汉字改革方案》,这样“桔”就不能作为“橘”的简化字了。但是这个时间段,“橘”和“桔”已经混用了十多年,很多人早已习惯“桔”了。

为什么“橘”和“桔”至今还在混用?分析4个原因:
  1. “橘”和“桔”相互混用习惯了,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了。
  2. 解放后期,我国民众普遍文化水平不高,很多人能熟练地说汉语,但并不见得会书写汉字。“桔”笔画少,还不容易写错,这样的汉字受到了广泛的青睐。
  3. 写的多了,看的多了,人们以讹传讹,谁还会在乎其根源。
  4. “桔”里面有个吉祥的“吉”,很多人在送礼时为了讨个好彩头,讨个吉利,更愿意写这个“桔”字。

橘为什么这么写(汉字之争橘)(6)

文化小课堂

结束语:大家看通过对“橘”和“桔”的分析可以理清出汉字在每一个历史阶段,所扮演不同的角色。有一点大家记清楚,汉字无论如何变化,其本质不会更改。所有的延伸含义都是以本质为出发点,所以大家在学习汉字的同时要多读读《说文解字》,在那里找找汉字的原始表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