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陈景英

亲近大海体会大海的心声,敬畏自然献礼大海(1)

3月14日,农历二月二“龙抬头”。每年今日,位于无棣县北部的岔尖渔村都会举行盛大的祭海祈福活动。祭海,早有耳闻,若说目睹,还真是头一次。

亲近大海体会大海的心声,敬畏自然献礼大海(2)

从无棣出发,一路向北,沿着平整的公路一道行驶了1个半小时后,终于在空气中嗅到一丝咸味儿,视野越来越宽阔,渔村近了!

盐田静默的镶嵌在道路两旁,苍穹里几只海鸥盘旋着,风车不急不躁的划着圈儿,恬静的不像话。

亲近大海体会大海的心声,敬畏自然献礼大海(3)

亲近大海体会大海的心声,敬畏自然献礼大海(4)

空气里浸润着鲜咸的味道,当这味道浓郁到极致,眼前便显现出了这座渔村的模样。穿过渔村,沿着这条柏油路继续走到尽头,与渔村一坝之隔的,便可寻得大海的踪迹。

亲近大海体会大海的心声,敬畏自然献礼大海(5)

锣鼓喧天鞭炮鸣,上午10点20分,岔尖渔村祭海祈福文化节在岔尖渔港码头正式开幕。现场载歌载舞,人头攒动,男女老少齐聚于此,共襄盛典;10时55分,祭海仪式开始。在主祭张茂春的主持下,渔民面朝大海,敬酒焚香,虔诚的向大海叩首,表达对大海的感恩;11时00分,近二百箱鞭炮被点燃,鞭炮齐鸣,震耳发聩。

亲近大海体会大海的心声,敬畏自然献礼大海(6)

亲近大海体会大海的心声,敬畏自然献礼大海(7)

临海而居,靠海而生。大海是渔民希望的开端,是一切愿景的摇篮,大海孕育了海中万物,也养育了一代又一代勤劳的渔民。

亲近大海体会大海的心声,敬畏自然献礼大海(8)

据岔尖二村张昆山介绍,岔尖渔村祭海祈福由来已久,是自解放前便传承下来的活动,原先是民间自发组织,近年来有企业、致富能手、村民、船长捐资,进行了规模化的祭海祈福活动,来表达渔民对于大海的敬畏与感恩。

“岔尖渔村是一个传统的渔村,自建村以来,渔民世代以捕鱼为生,”岔尖一村党支部书记张炳峰说,“农历二月二祭海活动,渔民祈祷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也表达渔民对于渔业丰收的期盼。”

其实,这不是我第一次来到岔尖渔村。闭眼心算一下,初来岔尖是在二十年前。虽然时间过去了很久,但这个渔村给我的初印象仍记忆犹新。

那时,30公里的路,随着一辆破旧的大巴车摇摇晃晃了近一个小时才到达。虽正值盛夏,但目之所及,渔村方圆十里竟寻不得一点绿植,烈日下,土地泛着白碱,盐田上蒸汽氤氲。柏油路越走越窄,越走越颠簸,直到没有了柏油路面,只剩一条坑洼的土路,但那却是通向岔尖渔村的唯一一条路。

车停了,车门打开的一瞬间,腥臭味儿扑面而来。路旁的房屋都很低矮,路面上湿漉漉的,路旁随处可见的死鱼烂虾,被苍蝇包围着。一只大黄狗跑过,苍蝇迅速飞起,又一窝蜂的飞回原来的“阵地”。往路的尽头儿看,发现那条路是弯的,有个大大的坡儿,像桥一样,越往东越洼,直到伸进了海水里。

亲近大海体会大海的心声,敬畏自然献礼大海(9)

可是你看,此时这里已焕然一新。平整的公路,明亮的瓦房,鲜咸的空气,整洁的环境,都让这个渔村焕发了新的生机,不但让渔民乐居其所,更是吸引了大量慕名而来的游客,在满足味蕾的同时,也让视觉得到片刻的欢愉。

渔民敬畏自然,感恩大海,大海亦用满仓的鱼虾回馈这里的子民。几十年来,这里的渔民向海而生,靠海而活,世代坚守在这里,靠着勤劳的双手不断建设村庄,改善村容村貌,在大海的养育下,实现着自己人生的一个又一个理想。从传统捕鱼扩展到海洋旅游,让越来越多人认识了这个小渔村。

最后,祭海祈福活动在一片祥和的氛围中结束。渔民们带着满脸的笑容散开了,大海也开始有节奏的律动起来了,浪花一张一弛的涌动着,似是在告诉人们:今年,一定又是个丰收年!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