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上篇说的是凑韵,这篇说下倒字。顾名思义,倒字就是把词的前后顺序颠倒,原因自然是为了迁就韵脚或者平仄。

大家在学习律诗的时候,很多老师都会说过,不要凑韵,不要倒字。那么,在《汉语诗律学》中,王力先生是怎么看待古诗的倒字呢?

近体诗语法23倒字能不能用:近体诗语法23倒字能不能用(1)

一、因为迁就平仄的倒字

两个字组合的词,有的都是平声,例如:春花、飘摇。也有些是仄仄组合的,例如:柳岸、落雁、草径。

还有些是平仄组合的,例如平 仄:蝴蝶、春水,三径;又如仄 平:落花、月光。

近体诗和古体诗最大的一个区别,就是句中要求平仄合律。律句中,有些字是平仄不可变化的,有些字是可平可仄的。

于是,平仄组合而成的词,有了倒字的条件。因为迁就平仄而常见的倒字,王力先生举了几个例子。

1、兄弟与弟兄

例如白居易诗中有句:弟兄羁旅各西东。中平中仄仄平平。第2字必须是平声,所以必须写作弟兄而不是兄弟。

出自白居易《望月有感》: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2、斗牛与牛斗

又如杜甫诗中的:徒劳望牛斗。平平仄平仄,这是中平平仄仄的常见变格,俗称锦鲤翻波。

牛斗(平 仄),习惯上,一般写作斗牛(仄 平),但是写作斗牛就出律了。

出自杜甫的《所思(得台州郑司户虔消息)》:

郑老身仍窜,台州信所传。为农山涧曲,卧病海云边。世已疏儒素,人犹乞酒钱。徒劳望牛斗,无计劚龙泉。

传说吴灭晋兴之际,牛斗之间常有紫气。雷焕认为下面的丰城有宝剑,于是张华派雷焕为丰城令,得两剑,一名龙泉,一名太阿。

郑虔是杜甫的好友,被贬谪到了浙江台州。杜甫叹息那里没有宝剑可以挖掘,暗喻郑虔犹如宝剑之埋土,怀才不遇。

3、还往与往还

又如杜甫诗中的:还往莫辞遥。还往,一般写作往还。但是这个句式为:中仄仄平平,第2字必须是仄声。

出自杜甫《王十五司马弟出郭相访,兼遗营茅屋赀》:

客里何迁次,江边正寂寥。

肯来寻一老,愁破是今朝。

忧我营茅栋,携钱过野桥。

他乡唯表弟,还往莫辞遥。

近体诗语法23倒字能不能用:近体诗语法23倒字能不能用(2)

二、因为迁就韵脚而倒字

除了平仄的原因,还有为了押韵而倒字的情况。

近体诗的押韵非常严格,除了首字可以用邻韵以外,双数句的押韵必须同一个韵部,否则就是落韵。

大家知道,唐朝开始,在很多朝代进士科的考试,是要考律诗创作的。如果落韵,基本就凉凉了。平时诗人们作诗,虽然不像科举那么拘束,但押韵还是很严格的。

相对于落韵这个巨病而言,为押韵而倒字不算什么了。王力先生也列举了几个诗例。

1、西东与东西

前面举例兄弟与弟兄时,引用了白居易的诗句:弟兄羁旅各西东。

可以看出,最后两个字,写作东西和西东,诗意都一样,但是因为押韵的原因,用了西东。

这首诗押的是【东】韵,当然要写作西东: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西东,其实还比较自然,南东,似乎就有点奇怪了。例如北宋彭汝砺的《城上》写到:

孤城纵目尽南东,山转溪回翠且重。

云际静浮滨汉水,林端清送上方钟。

今时汉北无雏凤,当日襄南有卧龙。

万事废兴无足问,登临吾乐正从容

首句为了押韵,写作南东(用了邻韵)而不是东南。可能有朋友问,王力为什么用宋诗举例,不是大多用唐诗举例吗?

原因很简单,王力在唐诗里,没有找到用“南东”倒字押韵的例子。

2、遨游与游遨

白居易有诗:美景从游遨。游遨,是遨游的倒字。

出自白居易排律《寄献北都留守裴令公》,节选一段如下:

忽忆前时会,多惭下客叨。

清宵陪宴话,美景从游遨。

花月还同赏,琴诗雅自操

不仅白居易用过,李白也用过,当然也是为了押韵,出自《叙旧赠江阳宰陆调》:

多君秉古节,岳立冠人曹。

风流少年时,京洛事游遨。

腰间延陵剑,玉带明珠袍

其实遨游与游遨两个词 ,早在汉诗中就出现了,魏晋南北朝诗中用得也挺多。对于唐朝诗人来说,押哪个韵用哪个词,两种用法都很正常。

近体诗语法23倒字能不能用:近体诗语法23倒字能不能用(3)

三、形容词修饰名词的倒字

前面的倒字,举例的都是并列词组。例如:兄弟、往还等。

下面看看另外一种倒字。

形容词放在名词前面,组合成偏正词组。例如红花,快马 。如果把名词放在前面,形容词在后,就成主谓结构的句子形式了,例如:花红,马快。

在近体诗中,为了迁就押韵或者平仄,会出现偏正词组的倒字,明明是词,却像句子。

1、文狂简与思郁陶

白居易有句:欲献文狂简,徒烦思郁陶。文-狂简、思-郁陶,很像主语 谓语的句子。

狂简、郁陶,是修饰文、思的形容词,意思是,欲献狂简的文章,徒烦郁陶的心思。

倒字当然也是为了押韵,倒字的诗句有点像英文中后置的定语从句,定语(狂简、郁陶)放在宾语(文、思)后面了。

还是出自白居易的五言排律 《寄献北都留守裴令公》,此处节选最后一段:

眷恋心方结,踟蹰首已搔。鸾皇上寥廓,燕雀任蓬蒿。欲献文狂简,徒烦思郁陶。可怜四百字,轻重抵鸿毛。

2、春笋肥与秋石瘦

王力先生还举了一个例子:盘烧天竺春笋肥,琴倚洞庭秋石瘦。这种用法和上一个例子一样,本是修饰语的形容词瘦、肥,放在了中心语的春笋、秋石的后面。

出自晚唐陆龟蒙的《丁隐君歌》,节选一段:

连江大抵多奇岫,独话君家最奇秀。

盘烧天竺春笋肥,琴倚洞庭秋石瘦。

这首长诗,是一首换韵的古体诗,王力用此举例看句莫看诗。当然与平仄关系不大,主要是为了押韵。

这种倒字,除了为符合格律要求外,这种句法也有一种特殊的味道。

近体诗语法23倒字能不能用:近体诗语法23倒字能不能用(4)

结束语

常有人说,为什么古人的拿来主义是化用不是抄袭,为什么古人的特殊句法是出奇而不是逻辑混乱。

我个人以为,这个不必抬杠和深究。古人常用的句法,是后人的楷模,古人常用的倒字,约定俗成为词语。

单从倒字来说,东西与西东、遨游和游遨都是古人用过的,后人自然可以用。如果古人没有用过的,最好还是不要用。

@老街味道

近体诗语法22:用初、时、中3字押韵,这些用法是凑韵吗?

,